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丁月牙:跨城乡空间建构:甲左村水族村民“走出去”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研究 丁月牙 参加讨论

    本研究在甲左村的田野调查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⑧访谈对象包括26位在县城和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甲左人,6位甲左小学的本地教师,11位不同年代出生的村民和刚从外地打工返乡的青年,以及7位2000年后毕业或在读的大学生。多样性的访谈对象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访谈中,一个本土概念“走出去”被反复提及。“走出去”意为走出甲左,离开村寨。无论是那些在外工作的甲左人,还是在家务农的村民以及甲左小学的教师,经常以不同方式在谈论“走出去”。和其他农村一样,“走出去”所导致的人口流动也是甲左村近年的一个主要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普遍性。这些因素都使“走出去”成为本文锁定的焦点。
    1957年出生的潘国相目前在县政协工作,他是甲左村早期“走出去“的典型。他说:
    因为大家都是在山上住,我们甲左在边远山区,都是在农村,(大家)都很辛苦。如果(谁)出来了,参加工作了,劳动强度也就小了,大家都很羡慕!大一点的长辈们会说,“要像他们几个哥一样好好地读书,要出去挣口饭吃”,一些老人经常这样鼓励,离开村子到城里、到外面去,有出息就出去。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潘国期对于“走出去”也有深刻的体会,他认为甲左人往往是“一帮带一帮”地走出去:
    出来的人,一家有人出去了,就要带家里面的一帮人出去。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他都要把他们弄出去。……我们的想法就是尽量出来,带出来。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潘学谊则用他的行动表达了对“走出去”的追求。1999年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他作为定向培养师资回到甲左小学工作:
    当时我完全不想回甲左了,当时的想法是读书之后我要从这里出去。从这个地方走出去,改变命运,是这样想的,(所以)一心不想报考甲左。
    在甲左小学工作三年后,他最终调离了甲左。可以说,“走出去”是近几十年来甲左人的共同追求。
    但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走出去”的甲左人寥寥无几,“走出去”现象和现代学校教育在村寨的出现与普及有一定关系。1966年甲左村小学正式招生,初等教育开始出现,现代学校教育的到来为“走出去”提供了机遇。70—80年代较早“走出去”的甲左人,不约而同地在读书和“走出去”之间建立意义连接,产生了“知识改变命运”、“有出息就出去,通过学习改变我们自己,找到未来”、“通过考试改变环境,靠自己去改变”等想法。读书升学成为当时“走出去”的主要路径。2000年之后,打工浪潮的兴起让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更为大众化的“走出去”方式。近年来,甲左高中或者初中毕业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选择去城里务工。
    从个体与空间的关系视角出发,甲左村“走出去”的类型主要有“离乡离土”和“离土不离乡”两种。所谓“离乡离土”,指的是甲左人不仅在地理空间上离开了甲左村,而且在社会空间上也脱离了农民身份。“离乡离土”一般需要借助教育为社会流动路径。用潘学缝的话说:
    你考上学校,毕业就分配了,就有机会进入国家这个行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