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丁月牙:跨城乡空间建构:甲左村水族村民“走出去”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研究 丁月牙 参加讨论

    “离乡离土”的甲左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所进行的空间实践均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和规律性;而“离乡不离土”的甲左人更侧重于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空间实践,其实践的方式、强度和频率与其在城乡之间流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关系。例如,在外长期务工者以定期打电话的方式和村寨保持联络,以便交换信息,参与家庭和公共事务的讨论,而在县城上班的甲左人则会选择定期回村看望老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往往是回到村里直接进行面对面的协商。此外,处于不同生活情景中的个体,对于参与跨城乡空间实践的需求程度也会有所区别。总之,空间实践是一件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它表明了甲左人跨越城乡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以及他们自身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可和维护。从甲左人跨城乡的互动关系维度分析,这些复杂多样的空间实践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一)持续而频繁的人力与资本环流
    20世纪末以来,跨地域人才流动方式出现了双向循环流动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流动者为了实现自我预期目标在流出地、流入地或第三地之间的来回流动。(13)甲左人的跨城乡流动也能看到类似现象。那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即便是长期打工,也很少永久性地定居在某个城市。家庭需求、户籍制度限制、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他们在城市与故乡之间不定期地像钟摆那样来回摆动。潘国池、潘国尾等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在谈及未来打算时,都表示等他们在城里打工攒够了本钱就准备回村创业,计划办养殖场和经营林业等等。由于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大部分是开放的,农村外出务工者拥有空间意义上的流动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地流向某一城市,也可以随时回流农村。保持人力的循环流动成为“走出去”甲左人空间实践的主要特征之一。
    跟随身体和人力资本一起跨城乡循环的还有他们在流动期间不断积聚起来的其他资本,如金钱、新的技能和知识、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也随着他们一起在城乡之间来回传递和转换。还有一种更为隐性的资本流动,是无须借助个体的身体流动就能实现的跨城乡流动,如打工者定期寄回农村的汇款,通过现代通讯科技在城乡之间密集传播的各种知识、资讯、观念和思想等。这些隐性资本的流动,让“缺场”的离乡者实现了对村寨日常生活的参与,以及与家庭和家族成员之间互动关系的维持。
    (二)族群和当地文化认同的维系
    随着村寨的日渐开放以及“走出去”现象的增多,甲左村这一传统社区正受到现代性社会整合的冲击,出现文化传承困境。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旧有的文化传承场因学校教育、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到来而被逐步取代。其中,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的水族文化的代际传承受影响最大,甚至出现了“断裂”现象。(14)例如,在城市定居的甲左人子女大多数不会说水语,对于水族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水歌、马尾绣及民俗礼仪等等也日渐陌生。
    不过,文化传承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吐故纳新的过程。在异文化环境中生活的“走出去”的甲左人,逐渐找到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方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穿本民族服装,但几乎每人都备有几套水族传统服装以便在水族节日和婚庆场合使用。那些城里务工者的人际关系网往往也是以亲戚、同村人和同族人为主构成,跨城乡的家庭和村寨联络成为他们日常社会交际的主要内容。临近退休的中学教师潘学文谈起以后的打算,说准备回甲左安度晚年,同时带孙子回去好好学学水语。县里近年实行一项新规定:懂民族语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可以获得额外加分。在潘学文看来,水语还是要学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