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丁月牙:跨城乡空间建构:甲左村水族村民“走出去”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研究 丁月牙 参加讨论

    三、跨城乡空间的生成及其意义
    列斐伏尔曾经把空间实践形成的空间生产结果之一视为表征的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其代表着亲身体验和经历的空间,它是实际的、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作为积极因素存在的空间,人们生活于其中并经历和体验着空间的本真性。(19)该空间不是现成的,而是空间实践所生成的,是具有建构性力量的空间,是一个具有行动能力的活的实践空间。(20)在甲左村,“走出去”的水族村民个体的空间实践即为一种特有的空间生产的过程,它是村民个体能动性在空间流动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图的以空间结构为特性的社会关系建构行动。
    (一)跨城乡空间的生成
    “走出去”的村民以身体流动亲历和体验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转换,同时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与村寨的互动关系。他们在空间实践中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不断维护与发展,以此获得个体在空间流动中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并实现与家庭、家族以及整个村寨的利益共享。由此,一种跨越城乡地理间隔的空间建构结果通过他们的行动得以生成,即“跨城乡空间”。
    按照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跨城乡空间应该是一个集精神、物理、社会属性为一体的空间,是村民个体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以建构和被建构互为关系的空间。其中,甲左人的血缘关系、亲族关系、乡土身份和族群认同等等跨城乡的延伸、确认和维系,构成了该空间的精神和心理尺度,成为跨城乡空间得以存在的核心。弥合了城乡地理区隔的稳定而持续的社会互动,包括各种形式的资本在城乡之间频繁传递、“在场”或“不在场”村寨社会生活的参与,以及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形成的责任、义务和使命的跨地域传递和履行等等,构成了该跨城乡空间的社会属性尺度,让空间成为个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形塑了他们跨城乡的社会生活方式。跨城乡空间所赖以依存的物理属性,虽因村民个体的跨城乡流动而“脱域”,却通过个体的身体在场所(村寨)和场所(城镇)之间的流动,获得了空间的身体性这一物质存在。如列斐伏尔所言,空间从身体开始,身体的行动是空间生产的必要条件,身体生产和再生产了空间,(21)身体与空间直接相关,成为空间主体性本身。(22)跨城乡空间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未脱离客观物质而存在,又和主体意识紧紧相连,产生自人类的社会实践”,(23)该空间形成于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形式乃是社会过程的结果,(24)表现为实践影响并改变了空间结构,又与空间结构相结合,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甲左人跨越城乡的空间实践生产了跨城乡空间,又是跨城乡空间的主要内容。空间实践者们在跨城乡生活中经历着传统和现代、故土和异乡、差异和顺应的博弈中,一则努力通过跨城乡空间的建构,以空间之跨地域来消解因城乡差异所引发的认同张力和文化冲突;二则又积极利用跨城乡的流动来突破城乡关系对农村的均质化安排,用跨城乡空间扭转农村被赋予的劣势地位。如此,跨城乡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有自身内在张力的异质性实践过程。在跨城乡空间中,村民个体行动者既例行常规,又进行了系统性创造,如他们对村寨社会关系的重构等。
    跨城乡空间也重构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存在方式。民族文化的传承既是符号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认同传递的过程,后者具有更为核心的传承意义。“走出去”的甲左人与异文化的广泛接触,在文化比较中获得文化自觉,内心深处的家族和族群归属感更加明晰。异文化的生活环境更易让他们产生文化认同的本体性安全需求,跨城乡空间则将分布在城市和乡村两端的家庭和家族成员紧密联结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这种认同的维护和强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化认同的传承意味着个体对自己的家族和族群身份的确认,以及对附着于该身份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的认可,从而使传统文化的再生严得以延续。前文提到的教育“传帮带”以及资本环流等行为,正是文化认同传承前提下对村寨共同体所赋予的责任、义务和使命的履行。这些通过跨城乡空间得以建立和经营的文化认同关系,可视为社会关系态文化,它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下文化传承的核心。(25)因此,跨城乡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专属性的文化空间,可以让村寨共同体在传统文化传承场和传承方式不断遭遇挑战,甚至断裂的情况之下,仍然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