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雕刻器情牵万里——长忆王建先生(5)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考古汇 邓聪 参加讨论

    五、雕刻器与细石叶石核辨别困难
    下川雕刻器研究是中国旧石器晚期类型学建立重要的基础。近年中国东北大洞也发现很多同类型的雕刻器。如众所周知,在亚洲东北广大范围内,出土与下川雕刻器技术形态上十分相似的石器,彼此间对比研究,知彼知己,对未来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根据。
    亚洲东北地区雕刻器的研究,日本和俄罗斯方面都很多精湛的研究。首先,东亚雕刻器的确认,我们同意把带有雕刻器刀面的石器作雕刻器,简洁明快。但雕刻刀面又如何定义呢?从技术上,我们可以这样对雕刻器规定,在石片或石叶侧沿一端,最后打击出一条或数条雕刻刀片,形成雕刻刀面。这定义在运用过程,也不容易掌握。其中如山田晃弘所指出:打击石片,在打击点位置的边旁,也可能会出现雕刻刀面的纵向剥离,这当然不是雕刻器。其二是楔形石器问题,在两极打法剪断破裂,也容易产生一些类似“雕刻器”。上文中所分析周口店中“雕刻器”是不能成立的。其三东亚地区细石叶石核与雕刻器两者十分相似。前者目的是生产定型的细石叶,而后者雕刻器刀面为发生功能的主要部分[45]。实际上,在出土遗址中要区分上述两者,有时必须就遗址整体石器对比考察,并且从工作链角度,对制作过程各种石片形态及功能的分析,这样是可以很明瞭地区分出来。具体上操作如下川一些被称为石核或平刃刮削器,为何不是细石叶石核或者是雕刻器呢?这都需要详细的分析。
    图版六 1986年,孙宝基教授与邓聪(手持石壮里峠下型细石叶石核)
    至于雕刻器与细石叶石核的区别,东亚地区考古工作者一直遇上较大的困难。前文曾提及在日本1960年代以来,把置户忍路子及峠下出土的相关石制品称为雕刻器。80年以后,这些分别更正为细石叶石核。目前情况,韩国方面也出现雕刻器与细石叶石核确认上混乱的状态。1973年,韩国延世大学孙宝基发表著名石壮里遗址报告,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一件黑曜石制雕刻器[46]。1986年我在孙氏研究室内曾上手观察此实物,并手持此石器与孙氏合影(图版六)。此石核为石叶素材,石核体细石叶生产剖面呈D状,台面在石叶一侧向背加工形成,属典型的峠下型细石叶石核[47]。北海道服部台2遗址出土大量峠下型细石叶石核(图十二)[48]。2000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金尚泰又认为上述石壮里细石叶石核,应是广乡型细石叶石核,对此石器认识一转再转,问题变得更为复杂[49](图十三)。事实上广乡型细石叶石核主要是大型石叶纵轴方向作细石叶生产,细石叶长度较长一般也6-7公分。1984年8月12日,笔者在北海道远轻町先史资料馆测量了白滝村鸿上台地遗址出土一些广乡型细石叶石核。其中一件0463广乡长11.4、宽4.3、厚1.3厘米,估计这件细石叶石核是以大型石叶加工而成。从台面不断更新打破细石叶作业面的状态推测,这件石核原来长度可能更大。现存该石核细石叶剥离痕,长度已达到7.5厘米。同地点出土细石叶被折断。另一方面,同期间笔者也在同一博物馆内,实测了峠下型细石叶石核。其中一件M42123石核长4.6、高2.7、厚1.2厘米。石片或石叶作素材,仅在背面一侧细致加工,另在预制台面位置横向打出生产细石叶的台面。原石片腹面一侧基本没有二次加工。这样石核的细石叶作业面呈D字型,细石叶生产有扭向原石片腹面方向的倾向,为峠下型细石叶石核(图十四)。广乡型与峠下型细石叶工艺技术上区分是一目了然的(图十五)[50]。金氏是否未有看到石壮里的峠下型细石叶石核的实物,因而在判断上有可商榷之处。另外韩国江原大学与庆熙大学合作发掘的上舞龙里遗址,由黄龙晖、申福顺报告旧石器时代晚期中一些黑曜石石器,包括刮削器和雕刻器等[51]。按报告所显示照片及线图,其中至少有一件是广乡型细石叶石核和五件的雕刻器。其后,金尚泰正确确认出上舞龙里中属于广乡型的细石叶石核。但同时他又把一些典型的雕刻器,当作了细石叶石核[52]。韩国方面目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作在起步阶段,近年积极在东北亚各地交流,取得可喜的成果,仍难免出现上述混乱的情况。
    图十二 北海服部台2遗址出土峠下细石叶石核(1/2,千叶1982)
    图十三 韩国石壮里遗址出土石器的三种不同命名和摆置方式
    a.孙宝基1973雕刻器 b.邓聪1986峠下型细石叶石核 c.金尚泰2000广乡型细石叶石核
    图十四 北海道远轻町先史资料馆白滝村鸿上台地遗址出土广乡型石核(4)及细石核(1、2)、Tachiharushunai遗址峠下型细石叶石核(3)
    在我国方面,在旧石器晚期阶段雕刻器的辨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2016年公布《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中[53],有关雕刻器定义:“每件器物在适当位置打制出一个锐利的雕刻刃”,所指“器物”究竟是什么?按当中的分类包括“石片”和“石核”两种,这样“雕刻刃”的特征的界定,有待讨论。下川报告中如“元宝”式石核的雕刻器,究竟是石核或者是雕刻器呢?或者是把石核改作成雕刻器呢?这种石器与同报告书中大量出土石核式刮削器基本一致。这些石器与1978年以来被称为石核式的刮削器,也可能是一种细石叶石核,技术上也是相当于日本所谓榥加型细石叶石核。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检讨,其中对细石叶制成品分析也是问题关键所在,更重要是对比这些所谓石核式刮削器的使用痕观察,必定能够为此问题的解决,一锤定音。
    图十五 日本细石叶技术模式(旧石器文化谈话会2000)1.广乡型 2.峠下型
    有关下川雕刻器分析的问题,笔者按《下川雕刻器研究》[54]研究的基础,把下川雕刻器按雕刻刀面制作打击方向及石片素材加工差异,作为最主要考虑因素,分为以下四类型(表三)。
    Ia-c均为由右向左打出雕刻刀面,按石器背面加工位置再分Ia、Ib、Ic三级。Id打击面方左右兼施,Ie则在雕刻器上、下部位均设置雕刻刀面。第II类背面与第I类相同外,在腹面基部加工,再分为IIa、IIb两级别。III类主要石片本身不作二次加工,加击面设置方向不一,暂不作细分。IV类背面沿边有全面或部分二次加工,雕刻刀面设置为由左而右,仅有三件。因为雕刻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雕刻刀面不断更新,器身形态变动较大,各种分类之间如Ib-Id之间关系密切。目前仅按雕刻器本身仍是一种静态技术上分类。
    另其它A中的四件,均为两面精致加工尖状器。自1978年以来,研究者都视为雕刻器,这种分类在技术类型学不存在问题的。唯从数量较少,两面全面加工设计与上述下川雕刻器形态技术上,有着明显差异。如果这种器物作雕刻器考虑,那么就是下川出土自成体系的器种。在这方面,日本旧石器研究中存在过同样问题,可以作为参考。1975年森嶋稔整理长野县男女仓遗址,其中一两面加工精致尖状器,也是有一端先端最后作出一道细长剥离,原称为男女仓雕刻器。近年日本旧石器学术界一般将男女仓雕刻器,改称为带有樋状剥离尖状器,并不作雕刻器分类[55]。
    其它B的六件石器,应是以较厚身石片为素材,从腹面两侧向背急角度二次加工,一侧压制排列整齐系列纵长的剥离痕,其形态上与“石核式刮削器”相似,也可能是细石叶石核。
    2016年《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付梓,为下川文化整体面貌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样对过去下川雕刻器深入重新分析,无疑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目前,如何深入下川雕刻器的研究,从国内和国外类似雕刻器研究动态研究角度的综合,当前急务。东亚地区已超过150多处遗址发现过与下川雕刻器相关的资料,其中三分之二都出土在日本本州以东及北海道的范围。我们期待今后下川和荒屋两遗址出土石器对比深入的研究。
    表三 下川遗址雕刻器及其他(王、王1992修订)
    图十六 日本荒屋遗址周边地形与遗址(芹泽、须藤20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