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
算起来,应该是个爱书的人。 小时候尤其爱读书,想来,一方面因为生活的单调寂静,没有伙伴,另一方面,由于有个奇怪的想法,从小认为爱书是浪漫的人。 现在还记得那时的情景...
有人说藏书是一乐儿。乐儿在何处?得失寸心知。有人说藏书是一累。累在何处?有时书累人,而更多的是人累书,别有番滋味在心头。 书之与文人,有如宝刀、名剑之与武土,得之乐...
文艺是有永久性的。好的作品永远也不会被人遗忘。志摩的作品在他生时即已享盛名,死后仍然是被许多真正爱好文艺的人所喜爱。最近我遇见几位真正认真写新诗的人,谈论起来都异...
如果有人问我,你眼里的强者是谁?我一定回答:泰戈尔。因为他任何时候都在呼唤生命的欢乐。 10 多年前,我在江西农村插队,日子过得很艰难,接受再教育的激情时常抵不住清水盐...
《吴晗传》(北京出版社出版)是我和王宏志合写的。就我个人来说, 1961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吴晗一起工作多年,吴晗的为人和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心...
发现孙幼军同志的《小布头奇遇记》的,最先不是我,而是李庚同志。李庚同志是青年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青年出版社和开明书店合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出版社,他仍旧是领导人之一...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这是我托杭州陈紫荷先生代作代写的一副挽志摩的挽联。陈先生...
本书初版是 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书名为《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在这以前的 1953 年,原稿就已在《中国青年》连载。修订本改名为《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在湖...
我与书已有 80 多年的缘份,至今对数学、文学、哲学类书籍仍然爱不释手,这倒不是因为退居二线之后时间稍有空余之故,而是几十年来养成了读书习惯。 小时候在浙江平阳乡下,根...
关于沫若先生,据我看,至少有五方面值得赞述: (一)他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及翻译; (二)在北伐期间,他的革命功业; (三)他在考古学上的成就; (四)抗战以来,他的抗敌工...
昨夜读了一本《黎阳郁氏家谱》。线装,分十二卷,180 页,订成三册,仿木刻的铅印本。 我本姓郁,这本书就是我所属那个家族的家谱。 我一直看不起这样的书。它在我身边有十年以...
一九八二年早春,赵元任先生在美国麻省剑桥去世,念着唐诗告别了他在世上的大号儿、中号儿、小号儿的朋友们,那是在去国四十载难得又一次回乡访旧后的第二年。按足岁他活了八...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梁宗岱译勃莱克:天真的预示诗人彭燕郊教授送我一册他作序的小书:《宗岱和我》。这是梁宗岱...
读了王冶秋同志的《难忘的记忆》,我想起了杨度同志的一些往事。 杨度同志的入党,不在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而是一九二九年秋。从李大钊同志牺牲后,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在青年中年时期,逛旧书店是一件乐事。那时无论是国内或国外,旧书店主人一般都很和蔼。你走进店门,主人任凭你巡视翻阅,不加干涉,有时还跟你攀谈,主动取出你感兴趣的书...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 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看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 9 岁,两册互不衔接...
同夏衍老在四合院豆棚檐下纵谈今古,我从老人的娓娓叙述中,多少体味出杨度这位近世奇人的些许个性。杨度晚年沉浸于禅心秘境,颇为把握禅学以不变应万变、以入世为出世的界线...
何家槐也是三十年代勤产的一个青年作家,自从一九三四年何徐(转蓬)创作纠纷发生后,更是名与谤随。但现在除了研究新文学史的人以外,知道何家槐的恐已不多。去年从舒芜兄文...
一、借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袁牧的一句经验之谈。 一般来说,借来的书,迟早总得还人,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见之矣,所以,借来的书总是挤时间抢先读完。相反,自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