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历史转折与时代诉求(5)


    社会秩序的重构或社会关系体系的建设,构成了乡村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消弭社会冲突和利益纷争是其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所以其着力点在于社会环境的改造或建构。乡建思想家们大多注重社会对于个体人的作用,认为对于社会而言,人的作用和影响微不足道。“我们应当看重社会关系与其历史的演变。个人在社会中的分量真是太小了,社会环境之力真是太大啊!昔时有人批评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能臣,为奸雄,其权不在于他自己,而在于治世乱世的社会环境。”(28)作为具有系统理论与实践路径的社会思想,乡村建设思想尽管对现实中的革命、斗争和政权纷争主张或路线持否定和质疑立场,但却将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归结于社会本身。“社会上的一般人,有的以共产党为洪水猛兽,有的以军阀为贪鄙糊涂,其实这都是因为隔膜的缘故。人与人彼此之间,都相差不多,距离是很近的;如果有距离,只是到末流时才大,开头是很小的。社会间的人需要彼此了解;彼此隔阂将增加社会的不安,是社会扰乱冲突的主要因素。”所以,从根本上来看,“其责任不在他自己……在此种社会中则如此,在彼种社会中则又将如彼,这真是最确实的话……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工夫,要紧的就是在转移社会之大势,把每一个人放在一个合适的场合中,使他们得以尽量发展其天才,俾各得所用。我的用心与认识就是如此。必能转移社会之大势,乡村建设运动,才有其意义。”(29)梁漱溟构建的一个理想的健全的社会,是人们互相依存,人尽其才,各尽所用的社会,“如果互相依存的一面,多有发挥的可能时,那么,这社会就平顺地向上进步;如果进步到满了那可能的限度,那么,其矛盾的一面就严重化、尖锐化,而免不了爆发革命。所有政治构造都是依此形势而建立,所有社会内各样的政治运动无非本着其为某种样、某部分、某方面势力的背景立场而向前竞争斗争……中国今日恰是落到一个散而且乱的情形,其社会内部没有清楚的分野,一切人的背景立场可以说都不同,又都差不多,其间的矛盾都不重大、不坚强;因此几乎无法形成一种政治构造,到只有一条可走,那就是尽着力量抛开各自特殊的背景、立场,而单纯地求调和、联合,以谋其社会内部的调整统一,而应付国际环境。”(30) 
    社会对于个人的巨大作用,既有传统文化观念的历史支撑,也有凝聚民族力量的现实诉求,故立足于社会建设就成为乡村建设思想建构的基本方向。梁漱溟坦言,“我深刻相信,人当初的动机都是好的——人情大情不相远。”“现在所要的是要合不要分,要通不要隔。谁能联合一切,打通一切,谁就是转移社会关系而让民族复活的。民族的生命就维系在这一点上。”(31)因此,乡村建设的主旨在于社会结构或社会组织的建设。这在卢作孚的乡建思想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卢作孚主张,“公共理想的利益,是完全在公众身上的,个人只是在公众中间享受的一员,但绝不能由个人占有了。”甚至他认为,人类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这种公共理想的社会,所谓“人与人间乃不觉其妨,却觉其相需”,“它是人间可以实现的天国,圆满无缺。人都愿意实现它,而且实现了它之后,又把它重新创造。”(3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