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历史转折与时代诉求(7)


    即使侧重于“乡农教育”的乡村建设思想,也只是切入路径之不同,其建设目标仍归于整体的社会建设,如“乡农教育,从一面看,是整个的人生教育,从他面看,也就是整个的乡村建设……人生教育的活动,大别可分为六项:即健康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精神教育、休闲教育及语文教育。乡村建设的活动可分为三大方面,就是经济一面、政治一面、文化一面。……这两件事,实际就是一回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的建设,我们的建设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认为教育没有建设,是没有内容的;建设没有教育也没有生机。我们是在建设上实施教育,从教育里推动建设。”(42)因此,我们不能依字面意义上理解“乡农学校”的活动,它“不是囿于学校围墙以内。学校须尽社会指导的作用。……乡农学校之在乡村社会,不只是一座学校,而且是一座区公所或乡公所;它不只干教育的事,也干政治的事,经济的事。”(43)所谓乡农教育,虽然从人生教育入手,却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内容如健康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精神教育、休闲教育、语文教育;并分列为三大体系,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而归宗于乡村建设,因此乡村建设实为统括以上三大建设内容的系统的社会建设思想,(44)如下图: 
        
    
     
    因此,30年代之际,社会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主导方向或时代内容,已经被广泛认同。“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哪里?不在经济,也不在教育……却在秩序,无论何种事业,秩序建设不起来,绝对不会有良好结果的”,这实在“是乡村建设中不可避免亦不可疏忽的根本问题。”(45)卢作孚特别揭示,乡村建设内容虽然广泛,涉及六大方面建设(乡村教育建设、乡村的经济建设、乡村的交通建设、治安建设、卫生建设、乡村的自治建设),但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结构的建设是根本,作为国家政权而言也须着重于维系社会结构或社会秩序的建设,“此后,国家只须控制两个武器:第一是法律;第二是计划。两者都是维持秩序,法律从消极方面规定了人民行动的范围,计划更从积极方面规定了人们行动的方向和途程。……我想中国的十年计划,必比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规模更大,进步更[速]。”(46) 
    尽管早期的乡村建设主张和实践各有不同侧重,或以乡村自治为要,或以乡村自卫为重,或侧重于平民教育,或着力于乡村合作等等,但在发展演变趋向上最终却落归于社会建设的主导方向上。“无疑的,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已形成了现阶段一切社会运动之主潮。”(47)“真正的教育,如果想如此,非归到乡村建设不可。”(48)因为以培养“自动组织”或“共同的力量”的教育的目标,仍落实于“创立新的生活方式,建设新的社会结构。”(49)以社会建设和社会运动为导向的乡村建设思想,吸纳和融汇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改造乡村、救治乡村、重建乡村的思想和力量,最终汇集为颇具声势的乡村建设思想大潮。“今日社会中心人士来从四面八方各不相同的方向,无一不趋归于一处,即是趋归于乡村建设。”(50) 
    “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51)梁漱溟揭橥的旗帜,对于众多从事各种乡村实验、乡村教育、乡村运动的团体和个人而言,具有了一种方向性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