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辽史》修订:一门学科的传承(13)


    “到了2014年最后几个月,刘老师跟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他在托付后事的感觉。”王勖记得,当时刘浦江对她说,修订组成员中,邱靖嘉从始至终参与了《辽史》的修订工作,对情况最了解,今后有关《辽史》的后续事宜,都由邱靖嘉负责。
    邱靖嘉说,病危之际的刘浦江,还在交代他和康鹏、陈晓伟、苗润博等人,将来返回的稿子要怎么修改,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完善,哪里需要详细修改,一字一句都嘱咐得很清楚。并且,他还叮嘱修订组将来要把《辽史》修订校勘长编及人名、地名索引也整理出版,以便学界利用。
    2015年1月6日,刘浦江与世长辞。此后关于《辽史》修订的所有工作,全都由修订组完成。“因为前期没有其他老师参与,所以到最后环节也没有人可以指导,全靠浦江的学生们自己完成。”张帆说。
    根据王勖提供的资料,2015年5月11日,编辑组完成全稿的审稿工作,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修订组。经过修订组的反复讨论,6月26日,又将最终意见返回给编辑组。8月14、15日,修订组与外审专家在定稿会上解决最终的争议问题。9月28日,修订组交来定稿,《辽史》正式进入编辑加工环节。12月17日,《辽史》交至排版公司。今年2月2日,《辽史》校样交给修订组做最后审定。邱靖嘉说,为保证出版进度,2月21日,几位修订组成员从上午9点持续干到次日凌晨2点,一直在处理样稿的问题,并于2月26日返回了最后的审定意见。3月28日,《辽史》下厂印制。“能够按时出版《辽史》,是对刘老师最好的纪念。”王勖说。
    说到对此次《辽史》修订是否满意,陈晓伟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时间来检验,至少等三五年后请真正使用它的人来评判吧。”
    此次修订有什么突破?
    参与《辽史》修订版审稿的王曾瑜认为,史书修订的目的,一是提高准确性,二是方便后人研究使用。对于此次修订,王曾瑜给出的评价是:“这次修订是一次‘集大成’的整理,下了‘水滴石穿式’的功夫,使点校水平上了一层楼,可以成为辽史学科的基本参考书。这次的《辽史》修订版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将来再要超越,肯定难度更大。”
    那么,此次修订有哪些突破呢?记者在与修订组沟通的基础上,将方方面面的回答汇总概括如下:
    第一,改“工作本”为“底本式”整理方式,把握好校勘尺度。根据中华书局拟定的“二十四史”修订工作总则,其中有一条明确要求:“修订本的校勘重点在文字校订,不在史实考证,要严格区分‘校史文’与‘考史实’的界限。”一般来说,古籍整理的目的是尽量恢复古籍的原貌,而非以他书校订史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