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构建的二重结构(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13 《思想战线》2017年第1期 周平 参加讨论
在此过程中,国共两党以中华民族的思想进行的动员和宣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共同抗日救国;随后又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的主张。蒋介石也发表了《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表示“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要求“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以“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国共两党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共同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过程中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 思想界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认识确立,对中华民族的构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顾颉刚发表“‘中国本部’ 一名亟应废弃”一文后,傅斯年即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这是信念,也是事实”。顾颉刚随后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文章,明确提出:“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这‘民族’ 二字。”“顾氏的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蒋介石1943年3月10日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也指出:“由于生活的互赖,与文化的交流,各地的多数宗族,到此早已融和为一个中华大民族了。”这表明,此时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了自觉。抗战胜利后,一个以“中华民族”为族称的民族实体便逐渐浮出了水面。 不过,中华民族毕竟是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即“nation-state”中的“state”,是中国的国族。中华民族构建的最终完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与国家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因此而具有了国家的形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族,并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各民族的构建,实质上是各个少数民族的构建,也交织于中华民族构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了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思想,而且更加自主地制订和执行自己的民族政策。1928年6~7月于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在“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口号”里明确提出:“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此后,党便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推动各民族即少数民族的构建,主张中国各民族都有独立建国权利并主张在中国建立联邦制,直至1946年2月,才明确提出“不要提及民族独立自决口号”而以“民族区域自治”代替联邦制的主张。“同时也接受了斯大林民族理论(‘民族’定义)和民族关系的制度与政策,中国被定义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固然是受苏联民族政策和理论影响的结果,“在苏联共产党指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时起就完全接受了苏联的民族理论”,同时也是党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动员来壮大革命力量和实现党在当时的政治任务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
- 下一篇:论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若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