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变革、制度变迁及社会改造重构等构成了清代边缘民族地区进入王朝国家体系历史过程(或称“内地化”)的重要内容。清代自雍正初年平定蒙古贵族罗布藏丹津叛乱后,在今青海...
文化激进主义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做为寻求文化新生的策略。这种运思方式和迫切的心态在“五四”时期达到一个巅峰,成为五四时代精神的表征之一。尽管这种文化激进主义...
对清太宗和清世祖时期清朝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① 但是,对清朝采取的招抚策略及喀尔喀归附原因仍有讨论的余地,本文试作进一步论述。 一 17世纪30年代,...
近代开国以来,西俗东渐是我国社会风俗演进的主要方向。虽然从经济、政治角度讲,西方势力的入侵将中国带入了经济的畸形发展和政治不独立的状态。但从社会风俗演进的角度看,...
征服大陆曾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肢解中国也是它朝思暮想的追求。尽管日本曾不断地变换面目和手段,甚至一度还表示“亲善”,但是它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不变的。 一、企图侵吞华北...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酝酿和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五四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探索开始,历经“左联”文化运动者、新启蒙运动者等的推动和逐渐深化,到抗战初期时,这一思...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式的会议。“中共八大确定了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
民国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是如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的分析,以提升史学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现代化史”分析框架的引入,...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已经走过八十个春秋。八十年来,党的产生、成长、发展和全部实践,无不与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相联,无不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认真回眸和审视时...
领袖人物研究一直是党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80华诞的时候,对党的领袖的研究更引人注目。尤其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的第一代...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是国民党新军阀发动的一次严重的反革命血腥事件,该事件最终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而中共党内存在已久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则在客...
(一)结纳地方实力派(注:“地方实力派”一词,谢本书认为是有特定涵义的概念,指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控制着一定地盘,掌握着可观军队,具有相当的实力,进行着反抗日本...
地方自治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所实行的规模宏大的社会政治运动。20世纪40年代,新县制下的地方自治政策,主张以保甲制度来推进地方自治,强调建立地方各级“民意机构”,试图在...
一、开发西北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的西北是指陕西、甘肃、宁夏、绥远、青海、新疆六省,面积约占全国的32%,人口仅占全国的6%,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
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所谓利用资本主义,按照马克思的提法,是利用、吸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是直到1941年12月9日, 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不宣战的理由,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日...
1933年1月1日,蒋介石打开日记,写下了两行字: 雪耻之记,已足五年,今年不再自欺乎? 倭寇警报日急,望自奋勉,毋负所生也。(注:蒋介石日记(原稿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日本“中国学”研究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近现代日本“中国学”的演变过程,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但又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现象,这就是近现代日本“中国学”与...
一、前言 扩大会议,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系指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改组派汪精卫、陈公博和西山派邹鲁、谢持等在北平所召开的欲另立党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这种根本性的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一系列新课题,考虑解决这些课题,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