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福建与日本的交往,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 泉州超功寺僧人昙静随师父唐高僧鉴真搭乘日本归国的遣唐使船赴日本(注:[日]真人元开:《唐大和...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因受佛教戒律的制约,僧尼蓄财的现象并未出现。及至南北朝时期,由于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官僚贵族为寻求精神解脱,便将田产、财物...
一、引言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颁布、 宣武帝初年实施的后《职员令》中,确立了一套与南齐制度相似的官僚体制,其中禁卫武官制度继承南朝制度而又结合北魏后期政局特...
相比于中国参战决策的研究成果,学界对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研究甚少,无论是出兵的决议过程,还是出兵经过,许多问题远未澄清①,对这次出兵的评价,则主要是批评的声音②。...
上海从香港市场获得的1200支战国竹简,经整理发现涉及先秦战国古籍81种,其中多为佚文。 这批竹简最长的57.1厘米,最短的24.6厘米,约有3.5万字, 内容涵盖儒家、道家、杂家、兵家等...
在既往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中,存在着一种以孙中山为中心的“正统史观”。学界对此已有深刻的检讨和反思。①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孙中山在这种史观形成过程...
劳动保护是国家和单位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劳动保护”一词是恩格斯在其《十小时工作制问题》中最先提出的,恩格...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录有7 件放妻样书(注:见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161、175、177、...
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骑马民族纷纷南下,进入中原地区,他们或割据一隅,建邦立国,登上了政治舞台。各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运动的结果,形成了我国古代最大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仅孕育了南北方不同特色的世俗地主经济,而且寺院地主经济作为时代的产儿也来到了世间。因此探讨它的形成和发展,对撩开这一时期地主...
六朝时期,我国南北对峙、皇朝迭更,战乱频仍是这一时代的特点。其时,江东政权为了达到抗御外侮、稳定政局、偏安东南的目的,遂以建康为中心,扬州为根本,建立起一批军事重...
吕思勉《唐代市舶》指出:“市舶之职,盛于宋实始于唐。然唐代之市舶使,似非如宋代为征榷之要司也”。(注: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丁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99...
郊祀活动是唐代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又是郊祀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笔者在《唐代郊祀制度初论》一文中就郊祀制度内容、沿革及其发展变化的社会政治、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黑暗、政治动乱、人民苦痛的悲剧年代。伴随汉帝国的瓦解,在军阀割据、王族相残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日趋寒冷的气候逼迫下南下同农耕民族争...
和市源于春秋战国,秦汉时代进一步发展,为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和完善,是封建政府重要的经济措施之一。其目的是筹措军国所需物资,或建立常平仓,借以平抑物价,救灾渡荒。魏晋...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寡居的母亲独自支掌家庭,并抚育孤子成材。有关这样的事例,最著名的是孟子的母亲仉氏--人称“孟母”。她青春丧偶,为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幅由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过的各民族共同倾注心血铸就的绚丽画卷。从事民族关系史研究,则是正确诠解和释读这幅历史画...
以往论唐朝妇女观者,往往根据唐朝公主再嫁成风,男女交往比较随便等事实便笼统地冠以自由、开放等现代名词。其实,唐朝300 年间,妇女观有很大变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中西部天山地区指今中国新疆西部及其以西地区,是古代中国西域的一部分。自隋唐开始,该地区逐步成为以讲实厥语居民为主的地区。公元10世纪中期,一位名叫萨图克布格拉汗的突...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长期分裂,战争持续不断,较大规模的战争即发生500余次之多, 因而各国政权无不高度重视军事力量和军事制度的建设。 军事制度,古称兵制,是国家或政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