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民党基层党务发展之考察(1927—1931) 摘 要: 如果将研究视线聚焦于县及县以下的国民党地方基层党部,可以在呈现国民党组织发展普遍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解释其在基层社会发展的...
摘要:中法战争时期,交战双方对战和议题进行了几轮交涉,形成系列条约。其中,既有对草约以及"福禄诺纸条"性质的缠斗,也有对谁是违约者以及战争责任人的追究,还有对约章条文以及中...
民间家书是中华民族一个个家庭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是中华民族大历史与小历史交相辉映的厚重史料。抢救性收集民间家书,通过科学保管、系统整理、展览展示、编辑出...
我不是宿命论者,但我相信人生确实有某些缘分。我与日本宫崎家族就有缘分,看似偶然,实寓必然。我从小是个书迷,曾在父亲书房中看过中译本的《三十三年落花梦》。当时我已读...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虽然力图揭示清代社会的内在动力,打破停滞、封闭的刻板印象,但同时建构了另一种“走向近代”的线性历史叙事模式,与传统中国社会的自身脉络不尽契...
2020年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引发大流行。在全球疫情走向还不明朗的势态下,英国作家马克·霍尼斯鲍姆(M·Honigsbaum)的《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流行病》(The Pandemic Century,One H...
摘 要: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商人与商会组织曾经是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商会逐渐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商会史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开始形成。经过...
我与鲁迅是同乡,还曾经与鲁迅是邻居——他住大陆新村九号,我在大陆新村三号出生、长大——虽然不是同一个时代。少年时期,读着鲁迅的书成为文青,模仿他的文笔,以至于八十...
摘 要:“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引言 1913年至1931年间,戴季陶几乎始终生活在中国政治旋涡的中心,表现之一,近代中国与列强的关系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尤其是与日本、俄国及英美的...
“对于20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记忆,无论是官方主导的历史记忆,还是民间自发的回忆录、口述史,或者作家、学者的历史写作,都试图将自身对于20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理解和认知框架...
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于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此后,电报技术发展迅速,很快运用到各行业。19世纪的国际外交活动领域中,电报促使各国的外交权力集中,大大便利了...
首先,什么叫中学,什么叫西学? 按字面上,中学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留给我们的学问,广义一点,留给我们的知识、思想都算是中学。那么,什么叫西学?就是最近一百多年,鸦...
“国权”与“人权”之纽结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辨正 黄玉顺 (台湾《鹅湖》2020年2月号) 【摘要】常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说法,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二次革命前后的文化心态与宪政挫折的探析 丁以德 摘要: 民国初年,中国引进议会政党制度开始了宪政试验。但革命前各派对宪政存在一些误读,以及传统一元政治文化的影响,导致...
五,争夺变法的领导权 假如康有为仅仅满足于在民间当一位教主,做孔子那样的素王,官僚士大夫尚不会感觉到切身的威胁,问题在于,康有为像历史上所有的大儒那样,要内圣而外王...
“海上通商,开辟一大变,中国道不行也。道在天地,无中外,无殊同,地偏者俗异,俗异者教异,教异者势必极,势极而后必一反于道天也。”这番话,是一位学子在回答时任湖南学...
《中国史学史稿》是以刘节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于中山大学讲课讲稿为基础整理而成,它的出版,对于建设中国史学史这门新学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这部著作见解独到,材...
内容提要:国共战略决战结束后,中国国内地缘格局出现巨变,国共两党的总体战略也面临重大调整。这时,基于地理特征、历史传统、权力分布等因素,国民党统治的各地区呈现出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