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抗战史料出版述要 李 学 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自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以来,在相关学者的努力之下,中国大陆地区抗日战争史及战后遗留问题等研究不断推...
1402年《顺风相送》记有钓鱼台列屿的位置及地名。 1471年朝鲜人申叔舟撰《海东诸国纪》,指钓鱼台不属琉球国。 1524年《使琉球录》记述经过钓鱼台列屿后,才是琉球疆土。 1785年日本...
摘要:本文以日本据台前后日本驻华外交官上野专一、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与汉学家内藤湖南三位日本人,在十九世纪末期发表的论述台湾的文字为中心,分析当时日本人的台湾观,并探...
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的对日方针由妥协退让逐步转趋强硬,并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之际实行了对日作战。这一重大转变具有深刻的经济原因。马克思...
近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中央党史研究室 王继凯 [摘要] 近年来,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呈现多样化深入、互动中前进的活跃局面。本文概述了大陆、台港澳及国外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特...
内容提要 1940年7月,迫于日本的压力,英国同意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中国朝野对此十分不满,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与英断交、转向联德的呼声,并已开始试探性的行动。但时任国民党中...
内容提要 1874年日本以琉球难船事件为由出兵“征台”,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此事件与美国人李仙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仙得时受雇于日本政府,充任“准二等出仕”。他...
内容提要: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的缘起、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办求对知识青...
——由许乃昌的思想经历看两岸变革运动与论争(1923-1927)* 邱士杰**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第二届史学论文奖第二名作品。 首次刊载于《批判与再造》20、21(2005,台北) **投稿时为...
武昌起义后,在清廷、革命党人、袁世凯三者中,英国在“中立”的幌子下偏向于袁世凯一方。与袁世凯有密切联系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等人在南北和谈中...
1933年底,当国民党和中共的“围剿”与反“围剿”战争激战正酣时,以十九路军为主导,福建爆发反蒋事变。福建事变在国民党对中共封锁线的东方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使江西、福...
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与之相联系的经济基础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线索。只有经过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彻底改变支撑社会结构的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才能由前现代社会进入现...
[摘 要] 本文以蒋介石日记的相关叙述为中心,试图比较抗战后期英美对华政策的差异及国民政府对英美外交政策的差异。这一时期,尽管中国与英美成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但亲疏关系不同。...
七十一年前的7月7日,是中華民族百年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當時的臺灣已經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四十二年,且進入戰時體制。儘管如此,仍然有大...
中国现代史的根本特点之一,是国共两党既对立又依存,既合作又分裂,波澜四起,惊心动魄。在这场决定中国未来的斗争中,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张治中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少有研究。近年来,随着民国史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研究禁区的突破,这种状况有了改变,相继发表和出版了一批...
摘 要:1915年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使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式知识精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应对,从总体上看,他们这时...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揭开了晚清改革的序幕。从“更法”,即变更旧制、整顿旧法开始,在新形势下又转向“借法”,即学习和取法西方。学习、借法西方从上、下两个...
从1973年3月重新回到政治舞台到1976年4月再次被错误地打倒,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复出持续了不过三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气概坚决抵制来自于江青集团...
摘 要: 1987年台湾解严后,历史的研究逐渐渗入本土主体性问题。李、扁执政以来,又开始有步骤地将其导入中学教育,并将台湾本土主体意识当成培养台独意识的工具,以台湾现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