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廉吏、“清官”是否存在,近几十年来曾有过波澜起伏的争论。而今史学界已公认:廉吏、“清官”在历史上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清官”及其思想的评...
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是当前史学界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已有不少学者撰文进行讨论,指陈“碎片化”给历史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力图指明历史...
大体说来,20世纪的中国史学,除了传统史学的余绪,前半期主要是新历史考据学派独领风骚,后半期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占据主流。前后半期之间,是新历史考据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经世致用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溯本求源,其形成与孔子的治史密不可分,而孔子首开的私人治史形式,实质上定形了这一传统的科学模式。 一孔子的治史宗旨 孔子整理过《六经》...
一、树立以“通”为特征的整体历史观,求得历史自身的完整性 周谷城先生以一人之力,撰写出《中国通史》上下两册(开明书店,1939年出版),这在中国史学界是不多的。 在初版《...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精深的造诣。他对古代历日制度的研究,在我国古代历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研究成果,在公元前一百年的西...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中国史学界逐渐分为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两大专业队伍。但自从有了这样的专业分工后,这两支队伍长期以来几乎一直都是“各自为政”...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申郑》篇中充满感情地说道:“郑樵生千载而后,慨然有见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旨,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就有了国与国的关系问题。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多。国与国的关系,自然也就从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扩大到三角、四方以至多边关系。...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对戊戌变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奠定了建国后戊戌变法研究的基础,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长期以来,史家对此甚少涉及,本文对此作一简要述评。 一...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30年代到现在,对中国古中分期问题讨论已经历过近7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李祖德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史分期...
【编 者 按】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各级干部和全党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他还着重讲了关于...
【编 者 按】 本文是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主持下所作的学科调查研究报告,始于1994年10月,完成于1995年6月。学科调查研究组由宿白、徐苹芳负责,成员有张忠培、王世...
在白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中,我担任第七卷的主编,第七卷包括五代、辽、宋、夏(西夏)、金时期。习惯上常把五代作为隋唐时期的一个部分,称为隋唐五代时期,...
口述史学,简单地说,就是搜集、传播口头史料,并以此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方法。史学家对口头史料的运用由来已久,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历史方法学则诞生于本世纪30、40年代...
20世纪即将过去,留下了鲜明的轨迹。21世纪即将到来,正准备迈开雄健的步伐。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它经历了崎岖曲折的路程,也取得了伟大丰硕的成绩。这100年内产生了...
近三十年来,中西比较史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人们突破了长期支配这一研究领域的西欧中心主义,也突破了五十年代以来流行的“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模式。在中国,柯恩的《在中...
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现在当代人面前,以供当代人“以史为鉴”,从古人那里吸取智慧和教训,更好地从事当代人所应做的事,把历史推向前进。因此,检验历史...
《国语》体史记的诵记、著录始于何时,各国别《语》分别出自哪国史官之手,最后又由哪一国或哪几国的史官瞽矇将之整理、汇编成集的?先儒和时贤对这些问题虽已分别作过富有启...
分析历史哲学的兴起是20世纪西方史学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从狄尔泰(Dilthey)1883年发表《历史知识导论》(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Knowledge)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理论家们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