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是古今中外历史话语理论首要关注的问题,尤其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修辞)的转向,历史叙事问题变得更为严峻。现代历史认识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史学本身就存在着“张...
引言 “大历史”认为,历史不限于“人类史”,而且应该包括“自然史”。20世纪80—90年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史学界,几乎同时都有史家大力倡导这种“大历史”,呼吁历史研究...
1795年俄、奥、普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欧洲政治版图上消失了。但与此同时,随着波兰人民的不断反抗,“波兰问题”在19世纪俄国思想领域却...
当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回顾本世纪学术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无疑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将使我们更好地看清脚下要走的道路,把握未来前进的方向...
五四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学术界知名人士多倡史学。如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史学论文,并在北京大学等处讲授史学思想史;胡适则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的思想方...
1978年,罗伯特·凯利教授(Robert Kelly)撰写《关于公众史学的起源、本质与发展》一文,标志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创立。和韦斯利·约翰逊教授(Wesley Johnson Jr. )一起,他们改革传统...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近些年,新史学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史学界的重视,介绍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著作也相继出版...
【编 者 按】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各级干部和全党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他还着重讲了关于...
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自古以来是中外史学家、思想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近代以来,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对此多有卓见;而马...
波利比乌是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他曾倾注20余年的心力,撰写了长达40卷的《历史》。这部以叙述罗马对地中海地区征服(220-145B.C.)为中心的历史巨著,不仅包含有丰富的史学思想...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就有了国与国的关系问题。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多。国与国的关系,自然也就从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扩大到三角、四方以至多边关系。...
史载西周中期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
一九三七年,爆发了“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中国。郭沫若悲愤填鹰,毅然离开日本,“别妇抛雏”,潜奔祖国,投身到伟大的民族抗战的洪波之中。他顺应着人民的要求...
二十世纪的新史学催化了断代史学的成熟,而其中宋代史学之自成体系,即肇始于邓广铭先生。因此,在本世纪的宋史学界,邓广铭先生具有不容置疑的最高权威。 邓广铭(1907-1998),...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思想接受了西方史学以及中国的传统史学,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在近代新史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伴随20世纪前半叶世界的动荡和战后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20世纪西方史学经历了重大的危机和变迁。本世纪初,西方史学承受的主要遗产是19世纪的兰克史学。兰克史学形成于19世纪中...
【编 者 按】 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发展,其中被尊称为“五老”的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和侯外庐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
陈寅恪(一八九○年-一九六九年),江西修水人,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史学家。作为一位学人,他并非一个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者,从来也没有拒绝或者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主张输入外...
考古发掘与研究,有以单种器物或以器物群为单位的研究,有以窖穴、窑、房屋或墓葬为单位的研究,有以不同层位遗存的文化面貌、特征、性质及其相对年代关系的探讨,还有对居址...
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历史上,东西方国家之所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早期国家产生之际,他们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