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联有一个“新经济政策”,而中国也有一个“新经济政策”就鲜为人知了。由于中国的“新经济政策”只是提出过,而且又是昙花一现,加之后来的政治运动不断,学术界...
“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因为它适时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相应地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
1970年8-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林彪集团抓住设国家主席和称天才两个问题,制造了妄图分裂党的严重事态。毛泽东对陈伯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挫败了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的思想从各种禁锢之下解放出来,东北解放战争史研究开始起步。1990年首届东北解放战争研讨会后,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广泛开展起来,而且蔚然成风,形成...
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了一个“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本文准备专就“台湾...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但领导武装斗争,也领导了文化战线的斗争;不仅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也打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走了,北师大人同全国人民一样,极为悲痛,缅怀他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功勋,以寄托哀思。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在这百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50年代、60乃至7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秉此处理...
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是非,一直是党史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简称汉口特别会议)标志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形成,并在党中...
一 19世纪末年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主流从崇拜卢梭、华盛顿转向鼓吹社会主义,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蓬蓬勃勃地兴起了。当时,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无论是江亢虎还是刘师...
在我国现有的8个民主党派中,有5个民主党派是在香港组建或重建的,这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回顾这几个民...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 是战后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于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既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引发了不利因素,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拟就...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巩固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揭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推进到了文化层次。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并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赞同这一观点,同时他又特别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毛泽东认为: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五四新文化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而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选择。理解和分析这一时期的文化过程及其...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中西文化碰撞,人们在碰撞中选择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就是选择着中国的前途。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人们接受马克思...
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用什么样的革命政纲引导农民投身民主革命,不仅是革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
宽容战犯乃是准备战争的一种手段,抵赖战争罪责、拒不认罪是发动战争的征兆。对这种抵赖和否认视而不见则是对战争的一种纵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战争的恶梦...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过去的论著很少涉及。近几年来,有些论著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这一问题,但大多是就事叙事,避而不谈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笔者拟对南京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