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封建(包括思想体系意义上的封建主义和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所有封建文化),这是事实。不过,在如何看待中国的...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毅然率部扣留了国民党政府中央最高首脑蒋介石及其下属部分军政人员。西安事变经过有关各方的斡旋,终于得到和平解决...
在20世纪下半叶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邓小平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提出的“改革开放”宏伟战略和他倡导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同时也深刻地...
一、联共是孙中山始终忠实于爱国主义的结果 寻求同盟者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涯中的主要课题,这是他一生忠实于爱国主义的结果。在旧中国,革命与反革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利于资产...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历来是中国领土。19世纪英国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强割、强租了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地方,中国有充分的权利予以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鲁迅的改革思想是他具有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的标志之一,其特点是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的心路历程,表达了整个民族渴望富强、摆脱困境,置身于世界强大...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周恩来研究者们经过多年辛勤耕耘,最近推出了《周恩来年谱(1949-1976)》(以下简称《年谱》)。这部编年体的史学著作,不仅规模宏大,上、中、下三册总...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左”倾指导思想的重重干扰,顺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
何干之在其《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一书中说到:“是谁给蒋介石以反革命的决心和力量呢?是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驻防上海的武装和它的分裂政策,是上海大...
中共红四军“七大”前后,是陈毅在中央苏区最闪光、最有特色的时期。他主持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使毛泽东初失兵权受屈;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使毛泽东出山主政。自我批评是...
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人们常常会提出一个问题:这位在许多领域建树甚丰的杰出人物的本色特征是什么? 1978年7月,一群来自美国的著名科学家向邓小平当面提出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含...
拉铁摩尔自幼在中国长大,是熟悉中国、蒙古等亚洲国家国情的,尤其精通中国边疆问题的“地缘政治学”家,于抗日战争期间由美国罗斯福总统提名,担任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他...
在写下《七律·有所思》不久,“凭阑听雨”的毛泽东,于1966年7月8日在白云黄鹤的武昌住所给江青写了封信。该信文辞流畅,一气呵成,颇富个人色彩,还引用了不少典故。当时看过...
关于1959年夏季召开的庐山会议的反倾向问题,党史学界大多数认为,以7月23日毛泽东讲话批彭德怀为界,前期是纠“左”,后期是“反右倾”。《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所刊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战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现有的几篇文章,主要是全面地介绍其发展情况,而一些具体的问题,尚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讨论三...
众所周知,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但笔者认为,八路军从出师抗日到基本转入敌后作战,是经历了一个...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大革命的帷幕,为中国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但在国共合作形式上,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共产国际的错误,这种形式的弊端,是造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围绕“承认”新中国问题,即是否承认,以及在何时、何种条件下承认或不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推出了鼓噪一时的“共同阵线”政策。美这一政策不仅涉及新中...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党内高层领导围绕着工作组的存废问题发生争论。这实质上是对进行“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和方法的争论。主要表现为对“乱”的不同看法,是要“天下大...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当时与中国北方毗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援华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