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时期考古的学科体系中,城市、陵墓和手工业是最重要的三个支点,其中都城的考古工作毋庸置疑是最受关注的。宋元明考古学科创建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型研究工作就是元大...
内容提要: 西方学者对中国北宋历史人物王安石的介绍和讨论已近三百年,在对王安石的认识上不断深入且充满变化,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成果。王安石研究已成为西方汉...
公元609年,为了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打破与西域的贸易壁垒,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受邀前来。为款待宾客,隋炀帝令人组织文物展,并举...
五四运动期间,以胡适、顾颉刚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曾发起过一场被称之为“整理国故”的学术运动。整理国故的目的,在于揭示国故的真相和实际,还原国故的历史价值。九一八事变...
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学在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叙述方式等方面有了一些变化,“数字史学”概念便是其中之一。在学者看来,与传统史学相比,数字史学能清晰地表达历史要...
内容提要: 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当代史学已经呈现出三种清晰可见的史学研究形态,即传统史学研究形态,新史学研究形态,扭曲的史学研究形态。互联网...
2017年,中国科技史作为一个学科、一项职业化和建制化的学术事业走过了一甲子岁月。以1957年中国科学院创设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为肇端,60年来,中国科技史学家肩负“究天人之际...
接受史与创作史是文学史的两翼。如果说创作史是作家的“生前史”,那么接受史则是作家的“身后史”。传统的文学史研究,侧重作家生前的创作史,接受史则以自觉的学术意识关注...
2013—2015年度中国古代史研究十分活跃,在原有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军事史等传统领域继续取得进步的同时,新资料、新领域和新视角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一、传统研究课...
作者简介: 胡平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29)。 刘国忠,清华大学历史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4)。 蔡万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
2015年辽金西夏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年出版专著80余种,发表论文1100余篇。尽管低水平及重复之作仍大量出现,但在政治史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和起源中心之一,农作物是中国向域外国家输出的主要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交流作为古代中外交流最重要的一环,肩负着演绎世界农业文...
自萨顿在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科技史学科算起,百年来科技史经历了若干次研究范式的转型,从萨顿的综合科技史架构科学与人文桥梁的努力,到柯瓦雷思想史范式的兴起,再到默顿社会...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史学具有传统与现代两种形态,前者即传统的“经世济民”之学,植根于华夏悠久的经济文化沃土而源远流长;后者即其现代形态,伴随“西学东渐”大潮逐步转型...
2015年宋史研究综述 2015年宋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出版论文集和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限于篇幅,现择要介绍。 一、政治史。 专著有方诚峰《北宋晚期的政治...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史书编纂形式,史钞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两汉至隋唐的发展,到宋明时期达于鼎盛。随着史钞类史籍的逐步增多,宋初编纂《龙图阁书目》,正式把史钞从杂史中...
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据统计,现在学科总数有4000多个。如此众多的学科如何科学分类是学术界一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2016年,中国古代史研究大体上衔接了前几年的研究模式,选题进一步细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继续推进,不同意见的论辩和宏观贯通性研究呈现蓄势待发的特征。...
18世纪以前,欧洲曾经崇拜东方艺术,流行的是“中国风”。中国人的儒家思想,正是当时欧洲人最为迫切需要的精神,即是一种自然神学。今天,把“中学西传”和“中物西传”合并...
摘 要: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和主体内容,坚持唯物史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完整而正确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