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瑞在伊朗东部德鲁兰地区工作时采用了宾福德的边缘化模型,但他反对把气候变化作为驯化的主要推动力。他认为农业活动的开展是对人口和经济变化的响应。在扎格罗斯山脉,由...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考古学家博赛洛普提出,认为农业起源是对人口增长的反应,是在人口压力下强化劳力投入的结果。 科恩将人口压力作为世界各地食物生产开始的最主要原因。其潜在...
子弹库帛书,也称楚帛书,或楚缯书或楚绢书,是上世纪30年代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盗掘出土的。出土后几经周折,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根据李零先生的考证,帛书当出土于...
夷夏东西说是著名学者傅斯年发表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一种《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里的同名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在文章中傅斯年通过古史与...
刘心源(1848-1915 年),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湖北嘉鱼人。谱名文申,考名崧毓,字亚甫,号冰若,另号幼丹,自号夔叟,晚号龙江先生。长期为官,游历各地。...
本德尔试图说明发展中的社会关系是怎样促进经济发展和农业的。她的理论以强化这一观念为主要内容,强化可以定义为单位土地上生产力(不是产量)的持续增加。同萨林斯的家庭生产模...
海登反对将外部和环境的压力(如气候变化和人口变化)作为农业起源的诱发因素。海登以社会经济竞争(特别是竞争性宴享)为重点来解释农业起源。他的假定主要基于四个基本变量: (1)驯...
《淳化阁帖》,法帖一种,所谓“法帖”,是指后人从保存、留传前人书法作品的角度出发,将其作品通过钩摹到石板或木板上,进行镌刻、摹拓,形成的复制艺术品。法帖形式出现较...
在著名的《人类物种的驯化》一书中,威尔逊认为:定居和房屋建筑意味着建筑环境的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威尔逊的著作并不是关于植物或动物的驯化,而是关于人类和...
西汉汝阴侯墓,位于安徽省蚌埠阜阳市,为西汉汝阴侯及其妻之墓。又称蚌埠双古堆汉墓。1977年由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联合发掘清理。该墓原封土高出地...
在一本颇有影响力的关于农业起源和传播的书中,考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新石器革命主要是在思维上和象征性上的改革。他明确反对从环境压力、人口变化和文化等方面解释农业起源。考...
霍得在其《欧洲的驯化》中将农业起源解释为一种社会化的、象征性的过程。他将建筑物和居住活动或者“domus”作为主要因素。在PPNA和西南亚中石器时期,房子是从自然向文化转变的背...
萧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整理小组的笔名,其成员为温明荣、刘一曼、曹定云、郭振禄。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南地的考古发掘当中发现大量...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是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百年以来,间有出土。目前甲骨文的出土片数据统计已经有十五万余片,其中十一万余片属于私人发掘出土,经过考古学机构科学...
区域(region)一词是利用其通常的地理学含义,或者是地貌性质的区域,或者更常见的是指行为区域。一般来说,地理区域都是相当大的地方。一片流域盆地、一条沿海平原、一座山脉...
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缪荃孙藏书楼名。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文献学家。曾任晚清翰林院编修,掌教多家书院,先后创办筹建三江...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27件窖藏西周具铭青铜器,学术界称之为眉县杨家村窖藏。该窖藏由五位杨家村村民发现,并通知当地文物部门,并与广大村民一起积极配合公安、文...
程瑶田(1725~1813)清代经学家。字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雍正三年,卒于嘉庆十八年。曾9次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恩科始中举,选授太仓州学正,嘉...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该墓与另一座墓相邻,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于频遭盗掘,2006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博物馆联合发掘,发掘历时三年,取...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1950年郑州市青年教师韩维周发现二里岗遗址。1951年中科院考古所(即后来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认定其为重要的商代遗址,1955年发现城墙,定为城址。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