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以士大夫为中心史观的异议 目前,在中华古史的研究中,盛行一种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史观。笔者从与不少研究生的谈话可知,他们受目前的史学思潮影响,至少对士大夫的关注远...
在清代推尊汉学的学术语境中,宋儒备受讥诋排讦,学人多斥其治经尽废训诂,空究义理。如阎若璩云:“古来相传训诂之学,至宋人而亡,朱子尤其著者。”程恩泽云:“宋人弃训诂...
道德是实现文化强国举措的生力军和先遣队。这一角色要求道德必须切实地走进社会生活,而“目中有人,心中有他”这一道德真义的确立,就是道德贴近生活的惟一现实枢机。 立足当...
早几年,叶兆言《陈旧人物》出版时,我还未曾混迹文字江湖,就更不曾留意一本书的出版了。但近两年,不停有人在耳边盛赞这本书,说文字笔法均不俗,值得一读。因地处偏僻,快...
光绪元年(1875)2月,英国驻华公使翻译马嘉理在云南境内搜集情报,行凶伤人,被愤怒的群众打死,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马嘉理事件”。此事发生后,英国公使提出了很多无礼的要求...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载体,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各个国家老百姓重要的社会经验、民族精神以及国家的特征。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礼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任用李克、吴起、翟璜、魏成、乐羊等一批贤能之士,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最强诸侯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讲了一段魏文...
【作者简介】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类...
刘业超教授百万字巨制《文心雕龙通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学术界向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工程之一,其独到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敢于开拓的理论勇气。近百年来,研究...
【作者简介】廖伯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一、为了共同的未来,注重可持...
汉族是中原诸族统一体的后裔 中华民族精神的养育离不开中国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华夏族群在这里肇兴,汉族在这里形成。 汉...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 促进...
国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权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和他们所属的文化群体无关,因而强调少数民族权利或者多数民族权利是错误的,并以此批评民族优惠政策。如美国法学家托马斯...
【作者简介】王文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段红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
9月20日,《环球时报》刊发了对三位学者的采访文章《中国可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该文以“怎样看待少数民族政策”、“‘民族自决’理论应当修正”、“平等也许是最好的民族政...
【作者简介】高翠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
作者简介:贺照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 1950年中到1951年中这一年左右时间,在梁漱溟的思考史上是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 梁漱溟一直认为他关心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人...
新中国成立62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据权威资料统计,“截至2008年,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倍多”;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民族...
辛亥革命10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段标志。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在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百年来发展...
【作者简介】喻国华,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经营经济研究。 民营经济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一种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拉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