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俗学中本真性话语的社会根源,是现代社会的某些群体(主要是中产阶级)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社会异化的反思和反抗,这构成了学者的民俗研究和大众的民俗主义的共同根源。民...
【摘要】进入新时代,如何不断强化民族团结,是放在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道必考题。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增强民族团结的...
民俗认同的概念关系到学科转向的问题,我觉得对学科建设关系重大。我所理解的民俗的基础是文化共同体,就是在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以...
摘要 :俄罗斯神话学派是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的神话记述工作、神话哲学的形成以及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俄罗斯神话学派的产生。他...
摘 要: 在民俗的后传承时代,民俗呈现为传承、消费、意识形态等不同形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共同体等民俗学既有的规定性概念难以把握这些社会文化现象,民俗学提...
摘 要: 杂吧地儿是旧京土语,专指前门外那个三教九流汇聚而称作天桥的地方。从市场、市声、剧场、博物馆、地铁等不同空间观之,今日北京城的生机正在于其不断试图清理、消除...
摘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80年10月25日,在贵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宣告成立...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着眼点,而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将成为解决当前失衡问题的关键。习...
摘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进程中, 党和政府继承、发展和创新民族理论和...
提要 :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总的政策之一,深入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摘 要: 融媒体的出现为社会传播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载体和平台,也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契机。凭借形式多样、传播便捷、生动鲜活的优势,融媒体建设有助于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单位。现代各国治理往往是经由民族国家进行的,各国之间的合作也立基于民族国家而展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也是根植于民族国家,并朝着特定的目...
摘 要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逻辑;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逻辑。...
摘要: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学术模式构建,是努力建设中华母语教育体系希翼早日形成中西双语教育生态的地方音乐教育研究实践。其以俗象心象乐象乐器乐艺文化为阐释逻辑的学术结构...
摘要: 作为乡村旅游的尝试性实践,农家乐被赋予了天然、健康、从容、质朴,以及亲情温暖、民风淳厚等特质,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珍视传统、守护乡土的新文化观。同时,它还被寄...
摘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80年10月25日,在贵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宣告成立...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3日下午在北京开幕,中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
摘要: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同体...
[摘 要] 美国学者凯瑟琳扬虽然提出了身体民俗的概念,但并未对身体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建构。中国古代典籍中富含身体民俗的记录与书写资料,早期的中国民俗学者江绍原...
摘要: 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策举措和实现形式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省直管自治县体制研究》一书通过田野调查、对比研究等科学方法,探讨省直管体制与民族自治县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