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在西方学界不同,在中国,文学人类学呈现出独有的蓬勃发展景象:它孕育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萌发于新时期文艺学的复兴、在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学科建制中成型。历经七十年发展...
内容提要 :地名是特定空间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村落地名作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多元文化信息,也是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研究村落地名的空间格局、生...
【摘要】新中国70年来,毛泽东同志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内容提要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
内容提要 :推行双语教育是世界主要多民族国家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基本政策。我国政府不仅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双语教育的基本政策,而且在各类专门法中也相应地规定了双语教...
内容提要 :本研究以教育部1987-2018年《工作要点》为文本,选取有关民族教育的相关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脉络是着力外力帮扶向注重内生发展能力培...
内容提要 :中央权力下沉以前,在适应环境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传统游牧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治理体系,其社会治理主要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的团体来安排的。基于鄂托克的研...
内容提要: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因其落后的家计模式导致深度贫困,而消费的现代化滋生家庭信贷需求。信用社的信贷扶贫政策创新为农民贷款提供了便利,然而,贫困户因其实物经...
内容提要 :现代性所带来的全球化将全球和地方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联结起来。我国民族地区在现代性进程中,伴随着文化产业化,既有文化的同质化趋势,也更为强调文化的异质性和独...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无疑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现实难题。要大力推...
内容提要 :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认同有领土和族裔两个基本维度,塑造和消解民族认同的因素有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全球化正在急剧改变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
摘 要: 关于印度“民族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印度出发理解印度,跳出“民族”框架,研究其上一级问题,即印度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内部文化多样性的问题。独立后的印度...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
摘要 :农村随礼是村民维系人情往来的重要方式,早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得到海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本文基于对云南省某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结合既往人类学、社会学、传...
摘要 :德昂族是茶的民族,有丰富的用茶实践,茶在德昂族社会中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人类学中礼物馈赠的视角,描述了德昂族在表达礼节、发邀请、谈恋爱、求婚、供奉仪...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横亘中东沙漠和高原的漫长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犹太文明和波斯文明,重视史学研究是这些文明的显著特点。20世纪前...
【摘要】中华民族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从汉族到国族再到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在中华民族全面崛起和谋求复兴的新时代,关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全国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历史。新中国民族团结事业走过了以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