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俗文化,即民众的知识。知识总是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关,其生产、使用、传播以及接受等都具有社会性。知识是地方性的,因而也是未完成性及开放性的...
口头程式理论是由米尔曼帕里和阿尔伯特洛德创立的,因此又称为帕里一洛德理论,是二十世纪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为数不多的民俗学理论之一。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语言学和...
摘要: 个人生活史是一种目前被诸人文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对民俗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民俗之民,都是生活文化的承载者。而作为社会化与社会关系中的人,每个人又都...
摘要: 在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北京一直是军事重镇。北方各游牧民族把北京作为进入中原的桥头堡,相继入驻北京,不断扩展着北京人的民族身份,同时汉民族的主体地位在民族...
摘要: 作为一个学科的民俗学,其形成基础就是通过田野获得文本。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做田野成为民俗学和相关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但是,中国民俗学是建立在...
摘要: 城市以其各种层面特别是人口的异质性,决定了研究城市民俗与研究乡村民俗应该有所差别。感受生活的民俗学重视个体的经验性叙述,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城市研究,比应用于乡...
摘要: 傣族祭寨神仪式期间,傣族人物理的现实时空进入宗教的神圣时空,使村寨形成一个封闭的神圣空间。相对于村寨空间,寨神居住的寨神林空间在宗教体验上则更具神圣性。祭寨...
摘要: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既受国外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也源自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驱使。中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期间,都市人类学在实践中不...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也是引领少数民族优秀传...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文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白族有无文字(白文)的讨论、白文文献的发现与刊布、白文文献的整理和解读、白文书写符号系统研究等四个方面。本文对近年...
【摘要】实行民主改革和推进改革开放,这是现当代西藏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共产党经略西藏地方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西藏地方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
敕勒川北依阴山、南临黄河,既适宜发展农业,又可以发展畜牧业,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处,其自然地理环境是敕勒川文化形成的地域基础;而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回顾西藏民主改革这一标志新旧西藏分水岭的伟大历史事件,就是要使西藏各族人民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
摘要 :对云南多个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他们的山岳文化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族群结构、村寨建筑布局,服饰、文学艺术,以及仪式与宗教等方面。这种山岳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在苗...
摘要: 地方性知识是指各民族的民间传统知识,其使用范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的科学研究虽然也会接触到地方性知识,但是很少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及其当代分支学...
摘要: 宗族之于我国传统的村落而言,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社会结构的主干。就汉人社区而言,没有宗族,便很难言说家和村落,人群的关系也不容易辨识,而对乡土社会中的基层单位的村落也...
内容提要: 在华夏古国文明发生之初,“四夷”(也称“四裔”)是相对于中原民族而言的。当它以一种集合名词的概念进入中原乐部之时,最初体现的是其对中原王朝的“献乐”以及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 横渠书院·笔谈】 今天,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亚洲,亚洲见证了几千年来人类波澜壮阔的文明史。亚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以及亚洲文明内...
民族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防巩固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是成功的。从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