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研究中国文明的人类学家,葛兰言虽然本人没有研究过苗族社会,但他通过李璜先生表达过对苗族研究的期待。他的期待源自于他在《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中比较了汉...
内容提要 :埃利亚斯的文明论偏向于强调“自我约束”,是从社会结构到个人心理结构的一种内化式的互动表达。从礼仪化的文明视角观之,比欧洲更早的中国礼仪进程正是中国文明化...
1976年,随着刚果(金)和苏丹暴发疫情,埃博拉(Ebola)病毒进入世人的视野。人类学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尤其是医学人类学开辟了埃博拉的专题研究。由于大多数疫情暴发期短...
摘要 :三十多年来,批判医学人类学家在对全球艾滋治理的批判性参与中彰显了自身的道德形貌。他们追寻社会公义,揭露全球疫情背后的结构性暴力并与之“战斗”,帮助推动向全球...
随着社会转型和疾病谱的转变,事关国计民生的健康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始实施这一战...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赛博格之概念,为中国文化人类学提起一种虽有关联但不同于互联网人类学等应用研究,主要聚焦信息社会人之主体性重构的范式转换的人类学研究。“赛...
摘 要 :以近代初期欧美猎巫风潮为例,分析人类面临重大危机时经常发生“猎巫”之集体暴力,比如人类社群认同、人们对内忧外患之猜疑与联想,以及更普遍的性别歧视等。启蒙运...
摘要 :病毒是不是纯粹的“自然”微生物?不是的。对于病毒学家和流行病专家而言,这是不言自明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理解病毒与动物乃至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网络...
摘要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技术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加全面立体。从初期的技术驯化到人技互嵌,再到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与技术的全面融合,体现出了数字时代的技术演变过程以...
【摘要】中缅边境地区边民的人口流动,自边界线形成以来既已存在。无论是近代,边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民族迁徙,或是躲避战争的逃难经历,还是新中国建立后,因一系列国家政治...
内容提要 :互联网技术对时间进程的压缩和空间结构的整合创造出一个多时态共存的虚拟空间,社群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由以“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扩展为不同虚拟社区“我们”与...
【摘要】进入21世纪,互联网开始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学开始关注互联网的研究,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互联网人类学。文章讨论了互联网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包括各类...
摘 要 :乡村是孕育中国人类学成长的土壤,乡村社会发展变迁历来都为人类学独特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时下,乡村振兴的浪潮给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之人类学应对乡村...
摘 要 :网络直播是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 也是社会泛娱乐化的突出表现之一。观看网络直播时, 购买虚拟礼物对主播进行“打赏”的消费模式获得了平台用户的高度认可。“送礼”既承...
摘要 :乡村振兴以何为主体,不仅涉及政治目标“为谁”,也涉及治理技术“靠谁”。国家意欲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但基层实践常与资本亲和,排斥小农。以人类学眼光从...
摘 要 :把信息技术革命和智能技术革命分别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法不科学。一切科技革命在本质上都是人类扩展自身能力的革命, 包括“体能革命”和“智能革...
摘要 :基于拉图尔对“社会”的本体论批判以及赫兹菲尔德的“社会诗学”理论,本文对一个川南集镇的茶馆生活进行了民族志考察。不同于既有的“公共空间”范式,本文认为中国茶...
摘 要 :族际和解是指在冲突解决后, 从信念、情绪和行为意图等方面改变对另一族群的看法、消除族群间存在的心理障碍, 重建或恢复族群间积极可持续关系的过程。研究者主要从结构...
摘要: 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物种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
【摘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文章诠释了三岩藏族看待麻风病的成因,处理麻风病患者的举措及其死后安葬问题。在三岩社会,麻风病被认为是违反了某种禁忌、秩序、道德规范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