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史稿》杜受田传中说:“文宗(咸丰帝奕詝)自六岁入学,(杜)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道光)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令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听其言,观其行—— 历代的君王立储,均以“仁德”为重,被立为太子的类似掌故,还有魏文帝曹丕。道光帝把立奕詝为君的朱谕写好,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同时,封奕訢为恭亲王,以宽其心。殊不知,这恰恰埋下了兄弟不和的一坛苦酒。道光三十年(1850年),帝崩,奕詝即皇帝位,是为文宗,年号咸丰。咸丰三年,奕訢是“领班军机大臣”。咸丰五年,奕訢生母病重,奕訢请上太后尊号。咸丰迟疑地:“啊、啊”应了两声。奕訢旋即军机处,令下册礼,使咸丰不得不同意上“孝慈皇太后”尊号。太后死去不久,咸丰帝便以“办理皇太后丧仪疏备”为由,罢去奕訢官职,一直不被重用。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奕訢才被任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并不许他擅自离京。此间,他与大学士桂良和周祖培、户部左侍郎文祥、礼部侍郎宝鋆等结成权势集团,对洋人卑躬屈膝,有求必应,深得洋人赏识。他还笼络了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和胜保等人。奕訢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咸丰对他觊觎之心的疑虑以及他对宠臣肃顺等人的妒恨,三者各自居心叵测。他在京与英、法、俄国签订了不平等《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把九龙割让给了英国;赔偿英国白银850万两;法国820万两。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含海参崴——俄改名为斯拉迪沃斯托克)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差不多是一个意大利加上一个保加利亚的面积;并为俄国掠夺我国西部领土埋下了伏笔。果不其然,在慈禧当政的同治三年(1864年),俄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去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国还撺掇喀尔喀蒙古族,从中国独立出去。俄国是侵华列强中最凶恶的敌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奕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年仅30岁。遵遗诏立他6岁的独子载淳即皇帝位,年号“祺祥”——意谓,从此天下就年年太平吉祥了。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8人为顾命大臣,赞襄政务。同时规定:“御赏”为印起,“同道堂”为印讫,做为今后朝庭下达诏谕的凭证。“御赏”赐予皇后慈安;“同道堂”赐皇子载淳。意在防止皇权落于大臣和妃嫔之手。咸丰死后第二天,在慈禧哭闹纠缠之下,8大臣不得不以小皇上之名,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御赏”和“同道堂”是咸丰随身佩带的两枚私章(小玺)。康熙以后的各位皇上都有佩带小玺的习惯。但用于颁布上谕和敕令的,只有咸丰一人。 慈安皇后比慈禧小两岁,是广西右江道道员穆杨阿之女。她对肃顺等人在热河投皇上所好,阿谀奉承——而对后宫供应刻苛微薄,心怀不满。慈禧对咸丰安排8大臣赞襄小皇帝,排挤自己,不给自己“同道堂”印章的管理使用权,心中也似倒了五味瓶。她还听说了肃顺等人,曾奏请皇上要除掉自己的传闻。两宫与8大臣的矛盾,如箭在弦上。8大臣为了不让奕訢分享权力,仅令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不准他到热河奔丧。奕訢对皇兄把他排在顾命8大臣之外,亦愤懑不平。慈安老实本分,慈禧诡计多端。两人常常“俯巨缸而语”,切磋铲除肃顺等人的计谋。慈禧头一着棋,是以小皇上生母太后的身份,说载淳尚小,她理应代子钤印。8大臣只好妥协,她抢先把“同道堂”小玺掌管在自己手里,实现了她干预朝政的第一步。紧接着两太后召见8大臣,问他们怎样使用两小玺?肃顺等人回答说:谕旨由辅政大臣拟定,皇太后盖章便是;至于官员的章疏奏折,不必呈览。慈禧当然不会把大权下放,充当8大臣的橡皮图章。她阳奉阴违,不在辅政大臣发给朝庭和地方官员的文书上盖“御赏”和“同道堂”起讫章,逼8大臣就范。肃顺等人只好再次让步,决定:一切章疏奏折均呈两太后阅览;谕旨敕令由辅政大臣拟定、呈阅,两太后盖章生效;文书所有使用朱笔之处,也要以印章代之……慈禧笑了,她大权在握。8大臣以为,这一回今后总该相安无事了。他们错就错在低估了慈禧能制约他们的能量及野心,放松了警惕。而在慈禧的阴谋里,这仅仅是开始…… 两太后在与8大臣争权的道路上,是密切的合作伙伴,用慈禧拉拢东宫慈安太后的话说,“我们是一家子。”两宫皇太后暗里召见醇郡王奕譞(慈禧的妹夫,同治十一年晋封醇亲王,光绪帝之父),密商清除肃顺等人的计划。为掩人耳目,慈禧选择了机敏伶俐,不被人注意的年仅12岁的小太监李莲英,潜出热河,去北京与恭亲王奕訢联络。李莲英果然不负“重”望,圆满地完成了慈禧勾结奕訢的任务。自此,“小李子”平步青云。当大太监安德海死后,他便被擢拔为太监总管,成为慈禧忠实的爪牙。“小李子”7岁净身,9岁进宫,12岁当此大任,破天荒被慈禧授官二品,着红顶戴和黄马褂,是大清朝得宠宦官独一份。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奕訢以哭丧为名,倐然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祭后,慈禧单独约见奕訢,策划了对付肃顺等人的具体步骤。奕訢说:“这里是肃顺一伙的天下,无法下手,等回到北京就收拾他们。”旋即,他唆使御史董元醇上奏两太后“权听朝政”,8大臣之外增补1~2人赞襄政务(暗示奕訢、奕譞)。八月十一日,朝庭议董奏折,辩论激烈。8大臣称不能听命太后,也不能增员,并决定发诏驳斥董折。8大臣与两太后权力之争箭弦弩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