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辅政8大臣的安排:两太后偕幼帝与载恒、端华等一行先行于九月二十三日到京;肃顺、奕譞等护送咸丰帝灵柩拟九月二十九日前后到京。慈禧到京后,立即与恭亲王奕訢密谋,在城内外布守了重兵。九月三十日,奕訢受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再次上书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并请以近支亲王(暗示奕訢)辅政,胜保也上奏折附合。当日,太后即下诏,历数载坦、端华、肃顺等人罪状,着停职检查。没出一天,便又下诏:将3人革职拿问。因肃顺尚在途中,立马儿派兵前往捉拿;8大臣的其余5人,令退出军机处。十月一日,任命奕訢为议政王、军机处揆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六部衙门。桂良、沈兆霖、文祥、宝鋆为军机大臣。十月五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即“两太后临朝而(同)治也”。十月六日,下诏赐载垣、端华死;肃顺弃市;景寿、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穆荫革职后充军。8大臣亲信也遭到清洗。十月九日(1861年11月11日),同治小皇帝正式登基,两太后“垂帘听政”,尊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自此,慈禧开始了她长达47年祸国殃民的统治。对于这一段历史,史学界称为“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国外史料称“北京政变”。 笔者以为:咸丰帝在世时,就深知慈禧城府很深,是帝幼时后宫干政的隐患。他把“同道堂”赐幼帝,让8大臣掌印,是其牵制慈禧的一种手段。咸丰当然对奕訢也存有戒心,他用8大臣辅政,而把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拒之门外,足见证明。他设想利用东宫皇后与8大臣的矛盾,相互制约:既不使大权旁落,又限制了后宫干预朝政。奕訢纵有不规之心,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可事与愿违,他死后,后宫与奕訢联合,轻易就击败了8大臣,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关键是他用了一群“无能”之辈,再多也是白搭。昔汉高祖刘邦,临终时就看到“兴汉者,必陈平、周勃也”。只此两人,果如所言。——咸丰稍逊知人善用之才,马失前蹄就在所难免了。 辛酉政变后,两太后垂帘听政,奕訢大权独揽,耀武扬威。慈禧和奕訢两个野心家(慈安仰成而已)各得其所,处于暴风雨后的暂时平静,面和心不和。常言说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视眈眈,等待时机,吃掉对方。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新上任的讲官蔡寿祺上书告奕訢犯有“食黑”、“骄狂”、“揽权”、“徇私”四大罪状,奏请罢免奕訢官职。此举正中慈禧下怀,自然是抓住小辫子下懿旨:“着恭亲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复有议政名目”,干脆利落地罢去了奕訢议政王的头衔,给了奕訢当头一棒!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权威——连小叔子恭亲王这个一人之下的皇亲国戚,说罢就罢,看你们谁还敢乱说乱动?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1876年1月1日),同治帝病死,年仅19岁(慈禧40岁),对慈禧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她痛不欲生……她能垂帘听政,靠的是儿子。现在儿子死了……再无“出师之名”……不行!……皇权决不能让给别人……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要振奋精神,当机立断!她首先封锁了帝殂的消息,进入冥思苦想:儿子载淳是“载”字辈,按祖制及先例,皇位应传给下一代“溥”字辈。可载淳无后,按祖训只能在皇族近支里过继一人……这样自己便成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位尊而权疏,再垂帘听政岂不招来闲话……她拿定主意,要保住现在的位置,只能从近支“载”字辈里选……奕訢、奕譞、奕詥、奕譓的儿子们……要选不懂事的孩子;孩子大了不易训教。还要亲上加亲……最终她选定了自己的妹夫醇郡王奕譞(道光的七儿子)之子,刚满4岁的载湉为皇位继承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她在同治死去的当天,就令人把载湉接入宫中。为防不测,她的亲信爪牙在宫庭内外,都做了周密部署。重要地点通道,走狗荣禄也都派了重兵把守。同一天,在戒备森严的养心殿,慈禧召集紧急御前会议。她厉声宣称:“溥字辈无当立者,奕譞长子(载湉)今四岁矣,且至亲,予欲使之继统”,“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 ……“诸王不敢抗后旨,议遂定。”同时,她公布了同治已死的消息……群臣震惊失色!有的“失声大哭”,有的瞠目结舌……为防止夜长梦多,她趁热打铁,立即宣告:由载湉继承皇位,改明年为光绪元年。光绪者,能“缵(继承光大)大清之绪(基业)”。紧接着,她又以两宫皇太后的名义发下懿旨,补充了文字说明:“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咸丰)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行大行皇帝(同治)为嗣。”——历史却无情地向慈禧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载湉过继给咸丰是事实。可载湉在慈禧的折磨下早年英逝,也无生育,没有儿子再过继给同治……慈禧不得不再借鸡生蛋,临终时指定光绪的胞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嗣(宣统帝)。她做梦也没想到,她竟选了个性无能……而且,大清是在溥仪手上亡国。溥仪的弟弟溥杰与日本老婆也只生了两个女儿。一个人干尽了坏事,中国人便会诅咒他:“断子绝孙”。清皇室正是得了这样一个可悲的下场。 小皇上入宫的第二天(也是同治死后的第二天),慈禧手下的奴才,便心领神会地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借此台阶,以4岁小皇帝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称奉天承运,为国为民,不能不接受众王公大臣的请求,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小皇上入宫后,慈禧便切断了他与亲生父母的一切联系。让他称自己是“亲爸爸”(她俨然是个皇帝),进行一系列封建孝道的教育。规定,光绪每天必须向她请安,以加深母子感情。她把咸丰六年的状元翁同龢和进士夏同善指定为光绪的汉学老师,一心想让光绪当傀儡皇帝。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光绪,怎能不“生性懦弱”、事事都依靠别人(慈禧)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