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16岁,“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都能贯通领会,并释有新意,已有了“披阅章奏,论断古今,剖决是非”的突出能力。他在王公大臣的眼中,已是一代国君的形象,该是亲政的时候了,慈禧也不得不兑现承诺,让光绪亲政。她又一次玩弄权术,导演了一出“归政”闹剧。她首先炮制了一套“训政细则”,规定光绪的一切施政活动,必须在“细则”指导下进行,不准“越轨”。实际上,是使慈禧对光绪的控制和约束制度化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为光绪举行了“亲政”仪式,改“垂帘听政”为“训政”。清庭谁都明白:“木偶(光绪)不能自己转,幕后还有牵线人(慈禧)。”然而,慈禧终归不在前台,一些有识之士,把维新变法、富国强兵的希望放在了光绪帝身上(如翁同龢、工部侍郎汪鸣銮及珍妃等),团结在光绪周围,形成所谓“帝党”。而慈禧则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军机处,牢牢把握住了军政大权。内庭又有走狗李莲英当总管,对光绪处处监视。光绪帝总也跳不出“老佛爷”的手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突然死去(传说为慈禧所害)。随后,中法战争爆发。期间,慈禧以奕訢“萎靡因循”为由,免其一切职务。慈禧更是和尚打伞——无法(髮)无天了。 光绪九年到十一年(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充分暴露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特别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与日本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款白银2万万两;④日本占领威海卫(北洋水师公所等)每年付占领费50万两……〕清政府丧失了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一弹丸小国,把泱泱大清击败,活生生演绎了一个“蛇吞象”的故事,震撼了全国!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改良思潮高涨,要求变法维新、救国图存的呼声日高。“朝士之守正者”,甚至也“愤太后之干政”。光绪皇帝对慈禧左右朝局,弄成这样一幅混乱局面,也心存不满,锐意改革。 在以上的社会背景下,当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当时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以康有为、梁启超牵头,聚集在达智桥松筠庵,议定上书请愿,康有为起草“万言书”(《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3项建议。并详细说明了“富国”、“养民”、“教民”变法的具体措施。史称“公车上书”(汉代设公车令,负责对臣民的上书、征召等),有1300余名举人签名。但“二书”被都察院扣压,光绪帝只看到“三书”,大加赞许。命抄写4份:一份呈慈禧太后;一份转发各省审议。慈禧两面派故伎重演,表面上同意,暗地里磨刀霍霍。她在颐和园恶狠狠地说:“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开始。慈禧四月二十八日,为打击维新派,削弱光绪权力,强令光绪下了3道谕旨:一、以揽权狂悖罪,把光绪帝言听计从的老师、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革职驱回原籍;二、凡二品以上官员调动升迁,必须到太后御前谢恩;三、将王文韶调进京(后任户部尚书),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光绪帝也采取了3项措施推动新政:一、撤消一些人浮于事的衙门,如:议事府、通政司、光禄及鸿胪寺、太常及太仆寺等。把既有总督又有巡抚的湖北、广东、云南3省的巡抚撤掉;二、把阻碍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停职议处;三、任命维新派首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4人为军机章京行走,参与新政改革。这些举措令慈禧如鲠在喉,胆敢排斥我提拔的亲信?她无法忍受。七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决定开懋勤殿,想再提拔一批人担任新政顾问。次日,他去颐和园请示慈禧,遭慈禧怒斥。光绪感到事态严重,帝位难保,连下两道密诏,令康有为、谭嗣同等速议良策。八月初三,康有为等认为袁世凯曾入“强学会”,支持维新,便派谭嗣同连夜赶往京郊法华寺游说袁,要袁在慈禧、光绪天津阅兵时,诛杀后党,保驾光绪。他们哪里知道,袁更是“两面三刀”。袁佯应允,仅隔了一天,便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马上密报了慈禧。就在谭游说袁的同一天,慈禧接到杨崇伊密折,说康有为是孙中山的同党,在京煽动变法,蛊惑人心。还攻击光绪斥逐老臣,安置党羽。造谣说,光绪准备借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即日来京,将专政柄”。说,已是燃眉之急,请慈禧“即日训政”。八月初六,蒙在鼓里的光绪,正准备去颐和园请安,慈禧已先行到达了皇宫。她声色俱厉地呵斥光绪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你竟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精心挑选,你竟敢任意不用,竟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刑。康有为是什么东西,能胜过我所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过祖宗之法?你何等昏聩,真是不肖子孙!”就在这天,慈禧发布诏书,宣布“临朝训政”。下令:捉拿梁启超、康有为及其弟康广仁(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幽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八月十三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在菜市口惨遭杀害,“戊戌变法”失败。变法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六,总共一百零八天,史书称“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