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国历史上三个女皇的千秋功罪:吕后 武则天 慈禧(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麟德元年(664年),蓬莱宫闹鬼,有人看见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幽灵在宫中出没。武后令道士郭行真到宫内设坛驱鬼。太监王伏胜密告高宗。高宗认为武后有失体统,非常生气,产生了废后的想法。他秘密召来西台侍郎上官仪,命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后得到耳目的汇报,很快就赶到高宗面前,撕毁了墨迹未干的诏书,满怀委屈地质问高宗:“你经常生病,龙体欠安。为了江山社稷和皇上,我殚精竭虑,食不甘味,日夜操劳,生怕出半点差错!陛下却背着我,听信谗言,商议废我。天理何在!”唐高宗秉性懦弱,被问得张口结舌,支唔推说是受了上官仪的挑唆——当朝天子竟如此荒诞不经!武后大怒,把上官仪投进大狱。并指使许敬宗等人诬陷其与王伏胜、废太子李忠谋反。结果,上官仪被拷打致死狱中,儿子上官廷芝和宦官王伏胜砍头,上官一家籍没宫中为奴。废太子李忠闻讯自缢。

这场“废后”闹剧收尾后,武后的权力空前巩固,高宗对她言听计从,无可奈何。唐高宗事实已成为一个摆设,朝庭中,事无巨细,他都交给武后处理。武后在紫宸殿设下(翠)珠帘,帝、后共同听政。唐高宗也就免去了再回家(后宫)商量的麻烦。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与皇后平起平坐上朝理政,这还是第一次!破了天荒。他俩被满朝文武官员和天下臣民尊为“二圣”,得到了公开承认。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颁布圣旨诏告全国:“今后皇帝改称天皇,皇后改称天后。”武天后名正言顺,武天后的地位和名声得到进一步提升。

武后为提高自己、炫耀“二圣”治理天下的丰功伟绩,还效仿秦皇、汉武,撺掇唐高宗去泰山封禅。乾封元年(666年),浩浩荡荡的皇家车骑伞盖数万,从洛阳出发,走了两个月到达泰山。唐高宗登上泰山之巅祭天,又在社首山降禅方坛祭地。随后,武后也率领公主及皇亲国戚、亲王重臣的夫人们,登坛祭拜,这也是独树一帜、史无前例的。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对武天后的信任,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提出了要让天后暂摄国政,自己安心养病的主张——他连朝堂也不想去了。此论一出,便招来了满朝文武的反对之声。中书侍郎、宰相郝处俊冒死对高宗说:“自古以来都是天子理政,皇后理内。天子管男教,皇后管女训。天子理阳道,皇后治阴德。皇上替天行道,天理不能违啊!”他劝说高宗,要谨守大位,不要把国柄授给外姓之人。他的慷慨陈词,赢得了朝庭多数人的支持。武天后的大儿子、太子李弘也对母后想摄政不满。李弘的仁弱,类其父。他的健康状况不佳,也是经常生病。就在此议过后不久,李弘突然病亡,有传言说是武天后毒死了她自己的儿子,年仅23岁。李弘既亡,武天后立老二李贤为太子。谁想李贤更倔,他对“天后毒死太子”深信不疑,拒不与武天后见面。他还与同伙把诠释后的《后汉书》献给高宗,暗示皇后(比吕后)专权,必生祸根,铸成大错。后来,有人告发李贤在东宫(太子宫)私藏武器,图谋不轨。于是,高宗立三子李显(哲)为太子,把李贤废为庶人,贬到巴州(四川奉节一带)。9年后,武太后对这个儿子还是不放心,生怕他被人利用造反,便派左金吾将军、酷吏丘神勣带兵,去李贤住宅监护。丘神勣更简单,一到巴州,便逼李贤自杀了,年31岁。神龙二年(706年)迁陕陪葬乾陵,即章怀太子墓。当然这是后话了。

武天后当政的美梦,受到了抵制。她只好暂避锋芒,等待时机收拾这帮反对势力。

武天后和唐高宗于永隆二年(681年),还到嵩山封禅。武则天把祈天诏书抛向天庭,请求天帝保佑她江山万代。诏书(金制)后来被人在山谷中发现,至今保留在嵩阳书院中。唐高宗封禅回京后,就大病不起,健康每况愈下。病床上,他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了。他想:皇后擅权,威慑朝臣,走吕后的老路也未必不能?太子李显不务正业,一心玩乐游猎,处事荒唐。四子李旦比他也强不了多少……为防止武后篡位,唐高宗想出了再立李显之子李重照(未满月)为皇太孙的主意,这样不就代代相传了吗!对此,武天后欣然同意。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危。他召侍中、宰相裴炎到贞观殿受旨:“(你要)用心辅佐太子,军国大事,委天后栽决。”宣毕,当晚驾崩,享年57岁。遵遗诏,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母亲武天后为皇太后,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旧唐书》里描写李显是“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惟取当前之乐”。他是位“扶不起来的孱主(天子)”。武天后精明强干,4个儿子没一个称她的心。她说:只有女儿太平公主“类我”。

唐中宗登上大宝的第二天,就提升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韦皇后也是个权欲极强的女人,她想要像婆婆那样把持朝庭,身边没人怎么行?便唆使中宗调父亲入阁当官。中宗不但满口答应,还再提升岳父为侍中(宰相)。她还把自己奶娘的儿子授官五品,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受遗诏辅政的宰相裴炎认为:韦玄贞无弹丸之功,两天之内便提到宰相高位,不合情理,也有悖祖制,便苦苦劝说中宗收回成命。中宗不仅不听,还训斥道:“朕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吝惜一个侍中的官职吗?”无奈之下,裴炎密报给武太后。皇太后觉得中宗做事荒唐至极,怒不可遏,便与裴炎商定废黜中宗。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六日,武则天当机立断,把百官上朝改在乾元殿举行。乾元殿是商定军国要事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大将军程务挺已率羽林军在宫内外警戒。武太后和中宗进殿就坐。中书令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祎之郑重出班,宣布太后懿旨:“中宗昏庸无德,不能为一国之主,废为庐陵王。”中宗抗议说:“我有何罪?”武太后大声斥责说:“你想把江山让给韦玄贞,还说无罪!”随即,中宗被带出大殿,并被软禁了起来。殿中裴炎继续宣读太后令:“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人,流放韦玄贞到钦州(今广西钦州)。”至此,唐中宗的嗣圣年号,只使用了44天便灰飞烟灭。

第二天,太后宣诏,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诏书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学训古之学”。其实,李旦对政治毫无兴趣,照样没有执政经验。武天后干脆让他另住别殿,她独自在紫宸殿设置浅紫色帘帐,上朝“垂帘听政”。这回,她成了大唐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时年60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