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纲”的史源 在《两朝》的“纲”中,光宗、宁宗两朝纲的体例不同是首先值得注意的。今先列光宗即位后改元第一年即绍熙元年,和宁宗即位后改元第一年即庆元元年春、冬的纲如下: 绍熙元年(庚戌): 1.春,二月,申明御史弹奏二十条。2.诏遵孝宗典章法度。3.初以宗室知贡举。4.是春,右丞相留正请建储。5.贬姜特立。6.夏,五月,亲试举人。7.罢刘光祖言职。8.是夏,蠲减无窠名版帐钱。9.秋,八月,诏造新历。10.冬,十月,改左藏西上库为封椿下库。11.是冬,减广西五州盐数。12.命帅司监守举人才。13.命漳州行经界。14.嚴脏吏连坐法。15.湖北会子初行两界。(见卷一) 庆元元年(乙卯): 1.春,正月,丁亥朔,蠲两淮租税。2.壬寅,黎州蠻寇边。3.乙巳,诏收养遗弃。4.辛亥,赈京城贫民。5.丙辰,白虹贯日。6.二月,丁巳朔,诏耕荒田。7.丁卯,申严臧否之令。8.戊寅,右丞相赵汝愚罢。9.己卯,雨土。10.余端礼兼参知政事。11.章颖罢。12.庚辰,徐谊罢。13.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14.庚寅,太白经天。15.癸丑,集议铁钱利害。16.甲寅,李祥、杨简并罢。(夏、秋雨时略)33.冬,十月,乙丑,升潜藩府名。34.十一月,己丑,雨土。35.戊戌, 加上帝后尊号。36.丙午,窜赵汝愚。37.丁未,命宰执大阅。38.庚戌,何澹言荐举弊。39.是月,诏诸司连街荐举。40.十二月,丙子,朱熹辞职名。(见卷四) 仅按,编年体史书之所谓编年,具体地说,是指将史事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两朝》绍熙元年的纲计十五条,其中没有一条标明日,仅有四条标明月,显然有背编年体的这一体例。与同书庆元元年的纲年时月日分明的情况相较,实大异其趣。而且不只绍熙元年一年如此,整个光宗朝历年莫不这样。《四库》提要说“此书则本两朝《实录》”,恐《光宗实录》不致如此粗疏。《宋史·光宗纪》当是本诸《实录》《国史》的,那里不仅年时月日分明,内容也比较广泛、完全。如《宋史·光宗纪、》所载绍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指重华宫奉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册宝”;“壬申,再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夏,五月,“丙子,太白尽见”;秋,七月,“甲寅,以葛邲参知政事,给事中胡晋臣检书枢密院事”等,类似的内容《两朝》宁宗朝的纲都曾包括在内,而光宗朝的纲却独会阙如。有些内容则《两朝》和《宋纪》两者之间往往不合。如上录《两朝》系于绍熙元年的记事中,“贬姜特立”《宋纪》系淳熙十六年五月戊申(此条《四库》馆臣已加按语指出),“亲试举人”《宋纪》系绍熙元年四月戊申(且赐进士及第出身之数为五百三十七人,与《两朝》此条之目所记五百五十八人亦不同),“罢刘光祖言职”《宋纪》系此年四月丁未,“命漳州行经界”《宋纪》系二年三月丙寅;而《宋纪》系于绍熙元年的记事,如正月,“壬午,何澹请置绍熙会计录”,《两朝》系绍熙二年正月,“八月,辛卯,立任子中铨人吏部帘试法”,《两朝》系二年四月。这些不合,其孰正孰误可暂置不问,光是存在这些不合本身,已足以表明《两朝》光宗朝的纲不是本诸《实录》的。 那末,《两朝》光宗朝纲的依据是什么呢?仍以绍熙元年为例。此年十五条纲中,有十条可以在今本《朝野杂记》中找到依据。今逐条列举如下: 第1条:乙集卷一一《御史室弹奏格》。 第3条:甲集卷一二《宗室知举及任学官》。 第5条:乙集卷六《孝宗黜龙曾本末(光宗黜姜特立附)》。 第8条:甲集卷一五《月椿钱(版帐钱)》。 第9条:乙集卷五《总论应天至统天十四历》。 第10条:甲集卷一七《左藏南库》。 第11条:乙集卷一六《广西盐法》。 第12条:甲集卷六《绍熙许荐士嘉泰罢泛举》。 第14条:甲集卷八《保任京官连坐》。 第15条:甲集卷一六《湖北会子》。 这十条,纲并目全据《朝野杂记》。不是以目对纲中提到的某一制度或某一人物的上下左右情况作穷源溯流的敷衍或综合,而是相反,纲的文字不过是对目中内容的概括,而其系年的依据,也仅仅是目中提及的某些时间标志。因此,其概括往往不尽符合原意,系年也往往出现差错。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