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据《旧唐书》卷二八,“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证明“始奏”之时有舞者。 (38)《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6页。据《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5页,“贞观元年(627),(太宗)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据《新唐书》卷二一《礼乐一一》,“乃制舞图……命吕才……后令魏征与员外散骑常侍褚亮、员外散骑常侍虞世南、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曰《七德舞》。”可知《旧唐书》之“其后”为《新唐书》之“乃制舞图后”。又,据《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6页,“(贞观)七年(633),太宗制《破阵舞图》”。可知魏征等改制歌辞为太宗制《破阵舞图》之后,即633年之后。 (39)《旧唐书》卷二九《音乐二》,第1059页。 (40)白居易在《新乐府·七德舞》序中写道:“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云李渊为儿子李世民创作《秦王破阵乐》。见《全唐诗》(第七册)卷四二六《白居易三》,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第4701页。此说法未见于其他史籍。 (41)陈寅恪:《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9月版,第80页,“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42)《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53页,“凯乐用铙吹二部,笛、筚篥、箫、笳、铙、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乐工?等乘马执乐器,次第陈列,如卤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四曲。” (43)民间《破阵乐》词载于《旧唐书》和《乐府诗集》。其歌颂的对象并不一定为秦王。魏征等改制的宫廷《破阵乐》词已失传。详见后文“传入印度之形态”。 (44)《新唐书》卷二一《礼乐一一》,第467页。 (45)《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5页。 (46)《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5页。 (47)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癸巳”为贞观七年正月十五。见《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第78页。 (48)《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第1046页。 (49)《新唐书》卷二一《礼乐一一》,第468页。 (50)《旧唐书》卷二九《音乐二》,第1060页。 (51)《慈恩传》卷一,第12页。 (52)《慈恩传》卷一,第12~13页。 (53)《慈恩传》卷一,第17页。 (54)《西域记》卷十,第797~798页。 (55)《西域记》卷五,第436页。 (56)《新唐书》卷二一《礼乐一一》,第467页。 (57)在《慈恩传》等作《秦王破阵乐》歌舞或歌舞之曲,应为著者自作主张之补入。因其原始材料均来自《西域记》,此处依《西域记》考量。 (58)《西域记》卷十,第797~798页。 (59)《旧唐书》卷二八《音乐一》;又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第302页。 (60)《新唐书》卷二一《礼乐一一》:吕才依《破阵舞图》编舞,“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史籍留下的《破阵乐》词,并未出现“秦王”二字。 (61)《全唐诗》(第七册)卷四二六《白居易三》,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第4701~4702页。 (62)即使相对“运终”的隋,唐王也是“叛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