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顾宪成赠谥、从祀文庙成败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张宪博 参加讨论

三 《明史》成书前顾宪成学统地位及“功名”评价
    (一)康熙朝主流舆论的评价
    康熙五年(1666),孙奇逢完成《理学宗传》一书,他先将宋代自周敦颐以下直至顾宪成十一人列传,“以明古今道统之所属”。他说“是编有主有辅,有内有外。十一子其主也,儒之考其辅也;十一子与诸子其内也,补遗诸子其外也”(64)。十一子为“古今醕儒,可历代俎豆不禁者”,依年代顺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其余汉以下至明,“凡以理学著称,或功存于笺註,或附见于师传者”数十人,俱入《辅考》。另有“学行精醕,见解超别”(65),而诸儒品评却微有水乳未合之处,不得不待后人论定者六人,俱入《附录》(《补遗》)。书未刊刻,便有人怀疑将顾宪成列为理学传宗最后一人是否合适。孙奇逢特作说明予以驳斥:
    《宗传》一编已就绪,而及门士仍有疑泾阳者。曰:“子何疑?”曰:“疑其人。万历年之党局始自泾阳,国运已终,而党祸犹未已也。今日嚷东林,明日嚷东林,东林之骨已枯矣,而在朝在野仍嚷东林,岂非作始之人贻谋之不善乎?”曰:“子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可望于今之世哉?阴晦之时,孤阳一线,则东林实系绝续之关。乙丙死魏逆诸臣,甲申殉国难诸臣,属之东林乎?属之攻东林乎?诸君子之所以为忠臣而撑住天地,名揭日月者在五十年之后,而其鼓荡摩厉者在五十年之前,则泾阳之气魄精神度越诸子员矣,岂向俗儒曲学问毁誉、定是非者耶!子之所以见短者,予正于此见长。文成有安社稷之功,而身名几不保;程朱当伪学之禁,而当时亦不敢信其为千古之大儒也。质鬼神而无疑,俟后世而不惑,须大放眼界。”奇逢又识。(66)
    孙奇逢没有孤立的评价学术问题,而是将理学与政治紧紧连系在一起。而当时企图否定顾宪成理学地位的人恰恰是从政治上提出怀疑的。顾宪成曾孙顾贞观认为孙奇逢“于先曾祖端文公推崇独至,非近时耳食者流轻为评骘可比也”(67),康熙二十二年(1683),顾贞观等具呈当地巡抚,将孙奇逢从祀东林书院道南祠先儒配位(68),三十七年(1698)将孙奇逢《理学宗传·顾宪成传》全文刻于《顾端文公遗书》卷前,雍正十一年(1733)刊刻的《东林书院志》收入汤斌所撰孙奇逢的墓志铭(69)。
    另一位将顾宪成奉为学统的熊赐履说:“正嘉以后,新学一倡而士习大变,技握灵蛇,书疑载鬼。优曇竺典,充塞宇宙。虽其间真儒间出,正义相扶,而极重难返,遂成波澜之势。陵夷渐积,至于大壤,直与洪水猛兽比烈矣。呜呼!学术邪正之际,实世道升降之关。事理较然,又何疑哉!”(70)他追述当年吏部的情景,“铨部堂司率皆贤者,一时人心,庶蒸蒸丕变矣。然中贵人干请不行,柄国者好恶相左,遂相继逐去。自宪成去而堤防尽决,识者不能不为之痛惜云”。他指出顾宪成之学,“一尊洛闽,不参二氏,而议论醒豁,足以发明先圣之微。至其力辟姚江,尤为有功圣道。自甲午以后,见地愈卓,充养愈粹,使天假之时,殆未可量。而所遇不偶,竟赍志以殁”(71)。他在《学统》一书中称孔子为“正统之主”,而顔回、曾参、孔伋(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八子“实接真传,乃孔门之大宗子也”,并列为“正统”。“正统之外,先贤先儒,有能羽翼经传,表彰绝学者”,名曰“翼统”。“翼统”自圣门闵子而下至明代共二十三人,明儒薛瑄、胡居仁、罗钦顺列于其中。“圣门群贤,历代诸儒见于传记,言行可考者”,名曰“附统”(72),明代“附统”诸儒自朱善以下至顾宪成、高攀龙而止。
    熊赐履为熊祚延长子,登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熊祚延为高攀龙从子高世泰入室弟子,“精研《高子遗书》,得东林先贤洛、闽一脉”(73),学者称为“弘毅先生”。熊赐履自幼“稟承家学”,“私淑于东林”,并曾一度与张伯行、陆陇其、吴慎、施璜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嗣后历官禁近,诸所讲述,一本东林旨趣为宗”)(74)。《清史稿·高愈传》也称“大学士熊赐履讲学出世泰门下”(75),故赐履之学实与东林一脉相承。康熙年间赐履还助银佐修东林,并应邀作《重修东林书院记》以纪其事(76)。为表父子二人“私淑东林者深,而东林之流泽为远且长”(77),东林后人分别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和康熙五十二(1713)年提请府县官员批允,将熊祚延与熊赐履从祀东林书院道南祠(78)。熊赐履作为高攀龙再传弟子的后人,“学有源本”,对先贤学术自然体会弥深。
    顾宪成的同邑后学秦松龄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为《顾端文公年谱》作《后序》,他对顾宪成学术、政治的概括言简而意明,是对崇祯皇帝《制书》的最好注释,值得一读。他先阐述了顾宪成的理学贡献在于“真明升学以持世道”,指出:
    先生出而力主性善,重躬行未尝不指本体,而性善即本体;未尝不言事功,而躬行即事功。其理精,其辞辨,使学者知濂雒之宗传,而不为他岐所惑,此先生之大有功于圣学者也。
    接着他指出顾宪成之学的政治意义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独先生之学,万物一体,使当时得大用,尽行其道,必使人心正而国脉长。乃两入铨曹,不久去位,江河日下,卒不可挽,此天实为之,而先生之所无可如何者也。然而先生没后四十年中,士大夫之争三案者、攻魏党者、与夫殉国难者,大约东林之人,则先生不忘世道之心寄之诸君子者,又何其久耶!
    秦松龄在《年谱后序》中提到数年前又有廷臣请以顾宪成从祀孔庙一事,“数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的几年,他说康熙帝谕旨为“以俟明史之成”。秦松龄满怀希望地说:“是书(《顾端文公年谱》)适出,则将来崇祀之议亦将于此徵信焉。”(79)
    距《理学宗传》问世后三十二年,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与顾贞观等东林后人关系密切的清朝官员张纯修为配合《顾端文公遗书》的汇刻,再次为顾宪成《小心斋札记》撰序,他对孙奇逢的看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
    明代自嘉隆以后,海内言学者,门户角立,生徒甚盛,无不登坛树帜,而苏们心悦诚服独归端文,非其信之真,何其推之至……先后诸贤表仪正学,扶植伦常,世尽目之为东林,而道南片席实从端文首倡。由是言之,虽居官之日所与天子、宰相争是非者,国家重计,宗社远猷。为近期用于生前,而明道作人乃贻其泽于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以一身兼之,此岂他人可同日而语乎……又闻之忠介谓端文书,沈潛粹密,与薛文清《读书录》相为表里。冯恭定谓端文辨无善无恶极痛快,千圣相传,道脉不坠,是在吾师。忠宪谓端文穷理精到几于无我,由孟子而来得朱子千四百年间一大折衷也;由朱子而来得顾子又四百余年间一大折衷也。三贤之言具在,合之苏门尚论以质鬼神而俟百世,夫复奚疑。(80)
    (二)《明史》体例与顾宪成
    自康熙十八年(1679)以后,围绕《明史》的纂修,对如何评价东林与复社,不时在朝野激起阵阵波澜。万斯同以布衣入京助史局草创《明史》,其原则之一是,“凡魏忠贤余党齮龁东林、复社诸君子者,虽有小善,必摘发其心术,使不能掩大恶”。于是反对之声骤起,有人说东林始于顾宪成、高攀龙,高攀龙今已无遗议,但是“泾阳退居乡里,而遥执朝柄,进退海内士大夫,岂君子所为?”他们还指责复社“海内朋从者万余人”,杨维斗以贡士之身逐顾秉谦于吴门,屏吕纯如、钱裔肃,“使士大夫不得与之齿”,“自古处士横议,其气焰未有至于斯极者”。(81)这种有意颠倒是非的谬论非常容易扰乱人们的认识,使人心陷溺其中而不能明辨。《明史稿》、《明史》等书虽言党争“迄明亡而后已”(82),但入清之后,思想界的斗争仍在延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