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考实(11)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张云 参加讨论

3、胡琏
    胡琏《易学会通》在《千目》中排在方孝孺、王达、程汝器等人作品之後,在《志稿》中,却排在这些人的前面。《千目》《易学会通》下的小注曰:"字商用,高安人……明初兵至瑞州,琏说其主将刘左丞奉书降。"(117)又据《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六九:"(胡琏)洪武八年,擢教句容。"(118)则其生活在1375年前後。方孝孺,据《本朝分省人物考》知方氏於建文四年(1402)下狱,被磔死,年四十六,(119)则其生平爲1356至1402年。由生年来看,当比胡琏晚。王达,《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七:"(王达)永乐五年卒,年六十五。"(120)则其生平爲1342至1407年。程汝器,(弘治)《徽州府志》卷八"程汝器"条:"洪武二十三年,以明经举任黟县学训导,永乐三年应求贤,举升蕲州知州,卒。"(121)可知大约生活在1390之前至1405年。王、程二人皆排在方孝孺之後,虽不是特别准确,但二书并无不同。综合而言,《志稿》对胡琏的排列甚佳。
    4、王廉
    王廉《周易参疑》在《千目》中排在第19位,排在方孝孺、赵撝谦、王达、程汝器、胡琏、林大同等人作品之後。而在《志稿》中排在第7位,仅次於梁寅、朱升、汪克宽、鲍恂。《两浙名贤録》卷十二载王廉"洪武初,荐入翰林,纂修《元史》。书成,授太子说书官,至陕西左布政使"(122)。则其活动的时间大约在洪武年间,与上条胡琏的生活年代相当。方孝孺、王达、程汝器已经论述如上,当亦晚於王廉。赵撝谦,《国朝献徵録》卷一百"《琼山教谕赵撝谦传》"言:"洪武壬申由国子典簿谪任琼山教谕。"(123)赵氏在任期间,政绩颇着,"太祖将以大用之,不果而卒"(124)。则赵氏在世时间爲洪武二十五(1392)年前後。林大同,《姑苏志》卷五四:"洪武中爲开封训导,永乐初再召,卒以疾辞。"(125)赵、林二人皆洪武中人,《志稿》把王廉排在这些人之前,更爲合理。
    5、张洪
    张洪《周易传义会通》在《千目》中排在第9位,《志稿》排在第18位,次於王廉、胡琏、方孝孺、王达等人作品之後。查《吴中人物志》卷六:"张洪,字宗海,常熟人,年十一以民间俊秀充儒学生,洪武乙丑以事被逮,坐戍云南。"(126)等等。由此推知,张氏洪武初年出生。比排在其前的王廉(洪武初人)、胡琏(洪武初人)、方孝孺(1356年生)、王达(1342年生)诸人俱晚。排在此处,甚爲合理。故《志稿》排列爲佳。
    6、刘髦
    刘髦《易传撮要》在《志稿》中的位置,比在《千目》中有所下降。排在了汪克宽、林大同、郑宏、王廉、何英诸人作品後面。考刘髦,"永新人,永乐戊子乡试易魁,後不果仕,教授乡间"(127)。知爲永乐六年(1408)前後在世,当爲青壮年时期。比之汪克宽(1298-1372)、林大同(洪武中人)、王廉(洪武初人)要晚很多。郑宏,据《吴中人物志》卷四:"郑宏,嘉定人,洪武初举秀才,永乐间尝典湖广、福建文衡。"(128)何英,其"《易经发明》"下小注曰:"学於元儒王松隖。"(129)则所生活年代在元末明初。郑、何二人,当亦早於刘髦。《志稿》所排顺序爲佳。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志稿》与《千目》《易》类中相同的条目排列位置不同,《志稿》的排列明显要优於《千目》。
    第二个导致这些条目不同排列的原因是考虑到"以类相从"的原则,如李经纶《礼经类编》二十八卷(130),《志稿》较之《千目》排序有巨大变化,《千目》排在三礼类之末,靠近补宋的位置。《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五收録李氏"《礼经类编》三十卷"条,言:"经纶,字大经,号寅清,南丰人,正嘉间诸生。"(131)此处不是考虑着者生活时代先後,而是根据书的内容,以类相次。《志稿》该处有唐伯元《礼编》和徐鉴《礼经讲隽》等条目,性质相似,故把《礼经类编》置於此处。又如:吴文光《祀礼从宜》一卷与赵宦光《祭礼问》二条目(132),《志稿》较之《千目》有所上升,原排在"王渐逵《王氏宗礼》"前面。这两条主要是关於祭祀礼的,采用以类相从的原则,排在了"家祭仪"、"葬祭仪"的後面。
    除此之外,《千目》、《志稿》有些条目的调整,还遵循了"尊者优先"的原则,如《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133),《志稿》较之《千目》,提前了33名。《千目》卷二是条小注:"胡广、杨荣等奉敕纂辑,一以胡氏爲主。"(134)《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明刊本,高叔荃藏书。此爲永乐中胡广等奉敕撰《五经四书大全》之《春秋》也。"(135)《志稿》作此调整,当是考虑"奉敕撰写"的原因。
    其它类目中如《书》类的郭庆宜《禹贡传注详节》、罗喻义《尚书是正》、陈济《书传补注》一卷;《诗》类许诰《诗考》;《春秋》类的唐顺之《春秋论》一卷、石光霁《春秋书法钩玄》三卷、王锡爵《春秋日録》三十卷《左氏释义评范》二十卷;《孝经》类的夏洪基《孔子年谱》;三礼类吴桂森《曲礼说注释》、郑璀《礼仪纂通》《深衣图说》、丰坊《石经大学》;经解类俞琇《五经序》三卷、湛若水《古本四书测》十九卷;小学类蒋主忠《童子啓蒙》、吴讷《小学集解》十卷、刘实《小学集注》六卷、丘陵《婴教声律》二十卷、廖纪《童训》一卷、陈选《小学句读》六卷、博平恭裕王安《养正録》、刘闵《五伦啓蒙》、刘瑞《童观録》、王云凤《小学章句》四卷、湛若水《古今小学》六卷、李果《小学摘义》、刘黼《童训》、锺芳《小学广义》一卷、黄佐《小学古训》一卷、王崇文《蒙训》一卷等等,在《志稿》与《千目》中,位置皆有所不同。综合比较,以《志稿》爲优。
    但是,也有少许的条目,《志稿》的排列要劣於《千目》。如《春秋》类的张以宁、汪克宽、赵访、梁寅、杨维桢等人排列不仅和全书不合,而且也与殿本《明史·艺文志》不符。史部故事类由於做了甚大调整,虽然整体上《志稿》更爲合理,但一些内容相似的条目却割裂开来,反而不如《千目》整饬。而《志稿》集部别集类的分类相较《千目》而言十分简单,仅以朝代先後进行粗略的排列,且每一朝所收人物,多有不符。《千目》的别集类则达到了十分完善的程度,以科举中试前後爲序排列,无科分者则酌附於各朝之末,颇便检索,且於作者、书名下附録字号、籍贯、官籍、谧号,爲考订明人生平之重要根据,这种做法最爲四库馆臣所赞许,"视唐宋二志之糅乱特爲清晰,体例可云最善"(136)。但据李言研究,《千目》此种排列是借鉴了(雍正)《浙江通志》的做法。而《志稿》成书於康熙朝,当然是无缘分享如此精善的分类。
    整体上讲,《志稿》是在《千目》的基础上,对一些人物生平、生活时代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对一些类目条目排序作了更加合理的调整。这可以作爲《志稿》晚於《千目》的又一个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