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考实(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张云 参加讨论

第三,一些条目在《志稿》中属於故事类,但在《千目》中属於儒家类。
    有《太祖御制永鉴録》一卷,《存心録》十八卷,《省躬録》十卷,《精诚録》三卷,《醒贪録》二卷,《历代公主録》二卷,《历代君鉴》,《宣宗御制历代臣鉴》又《外戚事鉴》五卷等书(58)。徐奋鹏《古今治统》二十卷,李贤《鉴古録》,顾濽《稽古政要》十卷,张居正《帝鉴图说》六卷,焦竑《养正图解》二卷,刘诚《千秋日鉴録》,刘元卿《六鉴举要》六卷,唐瑶《历代志略》四卷,戚雄《历代君臣纪略》四卷,冯柯《历代宗藩训典》十二卷,张铨《纂古録》六卷,耿定向《硕辅宝鉴要览》四卷,黄廷鹄《爲臣不易编》八卷,宋纁《古今药石》,吴伯与《宰相守令宙合》,乔懋敬《古今廉鉴》八卷,钱陞《钱氏廉鉴》四卷,《牧津》四十四卷(59)。
    查检这些条目,殿本《明史·艺文志》收有绝大多数,皆归入故事类,和《志稿》一致。其次,从这些书目的小注中,可以知所载的内容,皆是采集历史中某一类的故事,用作鉴戒。如《省躬録》下的小注爲:"类编汉唐宋以来灾异之应於臣下者爲一书。"(60)《历代公主録》下的小注爲:"洪武时编,始隋兰陵公主,终唐襄阳公主,分善恶以爲劝诫。"(61)还有,一些条目提要也可佐证。如张居正《帝鉴图说》六卷,《四库全书总目》作"《帝鉴图说》无卷数",入史部史评类存目,中言:"取尧舜以来善可爲法者八十一事,恶可爲戒者三十六事,每事前绘一图,後録传记本文,而爲之直解。"(62)焦竑《养正图解》二卷,《四库未收书提要》卷五言:"备采前言往行可爲则效之,绘之於图,而详爲之说。"(63)可知这些入故事比入儒家爲优。
    另外,还有在《千目》中属於政刑类的一些条目,《志稿》中也归入故事类。如《武士训戒録》一卷,《志戒録》二卷(64),李廷宝《牧民懿矩》,蔡国熙《守令懿范》四卷,李春芳《增辑殷棠川仕途监惩録》,李拭《循良政范》三卷,丁旦《守令宝鉴》,成勇、李署《炯戒録》,夏寅《政鉴》三十二卷,刘三吾《志戒録》二卷等(65)。这些书的性质和《省躬録》等书是一致的,都有关政教,但却不是政法刑律。所以,把它们同放在故事类,更爲合理。
    第四,一些条目在《志稿》中属於故事类,但《千目》入地理类。
    有毕□□《国朝九边兵略》二卷,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四卷,《陕西四镇军马数》,吕高《勘定三城録》,《复河套议》,阎世科《计辽始末》四卷,蔡鼎《边务要略》十卷,周文郁《边事小纪》六卷,王士骐《皇明驭倭録》八卷(66)。
    首先,这些条目,殿本《明史·艺文志》皆列入故事类,与《志稿》同。其次,在《志稿》中,这些条目是以类相从,与其上下的书目也十分相谐,如它们周围还有何孟春《军务集録》,《三省矿防考》,刘应节《沿边军筹》等书。再者,《志稿》作者把这些条目归入故事类,当是考虑到这些书的内容多涉及故事。比如王士骐《皇明驭倭録》八卷,《四库全书总目》作"《驭倭録》九卷",入史部杂史类存目,提要云:"是编乃其爲兵部主事时,采明一代倭寇事蹟,起洪武元年,讫万历二十四年。"(67)
    不仅史部职官、故事二类存在这种情况,我们比对其它类目,发现间或有条目所属不同类目的情况。现举例列表如下:
    综上可知,由《千目》到《志稿》,这些条目所属类目的调整,是在编纂者寻名求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的深加工,对《千目》一些复出条目汰择,多数已与後来的殿本《明史·艺文志》归类相同。虽然,这些调整,今天看来,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比起在《千目》中所属的类目,在《志稿》中这些性质相似的条目排列得更爲集中,所属类目更优。这是我们认爲《千目》成书要早於《志稿》的证据之一。
    (三)
    《志稿》同一类目中条目的排序整体上优於《千目》。目录书的编纂者在排列条目时,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把每一类中相同性质的书基本上按照作者的生活年代进行排列。这就要先考求作者的生平,像朱彝尊在编纂《经义考》时就是这麽做的。"竹姹在资料抄辑之时,先要有整理的概念,否则文献过多,如何能整编定着,去其复重?我们从稿本的形态上,可以发现其整理的残迹,乃在於事先考订朝代,以便於排比。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史部目録类载有《经义考》的稿本,其下解题云:'每书着於一纸上,不足则以他纸续之。右角下稍记朝代,以便排比,可见古人辑书方式。'"(68)古人的这种排列方法,可以使我们得知一些生平不详的学者大致生活时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四收録的明汤三才撰"《礼记新义》三十卷",四库馆臣根据"朱彝尊《经义考》叙其书於王翼明、趟宦光之前"(69),推断其爲"隆庆、万历间人"。反过来,我们检查同样的条目不同排列位置时,往往可能会有优劣之分。
    具体到《千目》和《志稿》二书,据笔者考察,每一个类中条目的设置,又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着者生活年代爲排列依据,这是主要的、最普遍的原则。由於《千目》与《志稿》收録条目繁多,排列不一定很严格。但是,时代大致相同的作者排在一起还是可以遵循的。二是"以类相从"的原则,这是指在同一个类目中,往往又根据内容分爲好几个小类,每个小类内部又按照着者生平先後排列。比如:经部三礼类,又细分爲《仪礼》、《周礼》、《礼记》以及具体篇目如《檀弓》、《深衣》、《大学》、《中庸》等几个小属。三是按书排列。这是指同类目中一些条目不是按作者生平排列,而是按照他们所阐释的经典成书早晚来排列,这在史部一些类目中最常见。此外,还很明显的是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即御制、敕撰之类的书排在各类之前(70)。
    我们对比《千目》与《志稿》,发现它们之间虽大部分相同条目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卢文招在校勘的过程中,也有所发现,其中最爲明显的是标出《千目》中时代有误的条目,并指出《千目》中"不知姓名"与"不知时代"的条目在《志稿》中多归入明人下,下面还将论述。现就我们所校,分以下两大类讨论。
    一是:整体书目调整,《志稿》绝对优於《千目》。
    这裹的整体书目指的是一个类目中往往有数十条书目,《千目》与《志稿》比对,位置出现明显的移动。究其原因,第一是作品作者生活时代前後不协。如:
    1、经部小学类:"蒋主忠《童子启蒙》"至"王崇文《蒙训》一卷",共16个条目。《志稿》较之《千目》,有所下降。《千目》位於"黄常《小学训解》"至"仰瞻《小学讲义》"等15个条目前面(71)。
    "蒋主忠"等条目在《千目》中排在蒙学小类的最前面,而考察这些条目的小注,如刘实"宣德庚辰进士"、李果"景泰庚午举人"、刘黼"正德丁丑进士",知这些人爲宣德、景泰、正德间人。而"黄常"等十几人作品下的小注,如黄常"洪武初常州府学训导"、王暹"洪武丙子举人"、仰瞻"永乐中举人"等等,可知这些人多属於明初洪武、永乐间人。可见《志稿》通过互换,达到了合理的排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