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考实(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张云 参加讨论

三、以往研究《千目》与《志稿》关系方法的检讨
    爲条件所限,王重民先生主要从朱彝尊《经义考》所徵引的黄氏书目来论证《千目》与《志稿》的关系。王先生首先证明二者的确不是一本书,接着便提出时间先後的问题,他说:"我们知道《明史·艺文志稿》和《千顷堂书目》的确不是一部书了,第一步应该讨论的是:这两部书都是一人所着,而内容又是百分之九十九相同,恐怕只有成书的先後问题。那麽,是《明史·艺文志稿》在先呢?还是《千顷堂书目》在先呢?"(28)他论证的主要方法是列举出《经义考》中所徵引的一些条目,见於《志稿》而不见於《千目》,从而可据以确定《千目》是初稿,《志稿》是增订稿,《千目》在先,《志稿》在後。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万本《明史·艺文志》,并引入到对《志稿》与《千目》之间关系的探讨中。李言的论文在此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文中通过万本《明史·艺文志》与《千目》的比对,也得出《志稿》与《千目》相似度极高的结论。并详细列举万本《明史·艺文志》与《千目》的某一类中条目及小注的多寡,得出和王重民先生相反的结论,即《千目》成书在後,《志稿》成书在前。
    首先,我们要肯定《志稿》与《千目》的确有密切关系。据我们对万本《明史·艺文志》中《易》类条目的比对,发现在近二百个条目中,絶大多数的着録是相似的,更有条目(包括小注)完全一样的多达187条。这也就印证了清人及王重民先生等人的判断,二者的确是关系密切的两部书。这样我们方可以进一步检验王先生等人论证的方法。抛开最终的结果,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根据《志稿》和《千目》的比对而显现出数量上的多寡来得出结论的。可是,我们要问的是:通过一些书目的有无来判断或者通过某一类中条目小注的多寡来判断孰先孰後,真的可以是有力的证据?
    先说条目的多寡,卢文弨在用《志稿》校理《千目》时,曾增补条目达432条(29),这些都是《千目》原无的。在这些条目中,属於经部的有59条(其中包括宋辽金元四朝艺文)。我们将万本《明史·艺文志》与《千目》的经部明人部分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是《千目》中有75个条目是万本《明史·艺文志》所无的(30)。单就《易》类而言,万本《明史·艺文志》有、《千目》无的条目有13条,《千目》有、万本《明史·艺文志》无的条目有18条(31)。虽说二者有无的条目数量略有差异,但似乎不能形成一个差距十分巨大的对比,来说明谁比谁更早。至於《千目》的地理类、别集类条目明显地多於《志稿》,是另有原因,更无从比对。因此,王重民先生等用条目的多寡,来证明二书孰先孰後,不是特别有力的证据。
    那麽,条目下的小注呢?它们之间的多寡,是否可以构成一个有力的证据呢?且不说卢文弨用《志稿》增补《千目》432个条目中,就有300多条是有小注的。我们就其中一些类目的小注进行比较,发现同一类目下相同条目的小注多寡也不尽相同。对比悬殊巨大的如:《春秋》类、三礼类中,《千目》优於万本《明史·艺文志》的小注分别有39、40个条目,而万本《明史·艺文志》优於《千目》的小注几乎没有。对比悬殊稍小的如:《易》类、《书》类中,万本《明史·艺文志》优於《千目》的小注分别有28条、7条,《千目》优於万本《明史·艺文志》的分别有45条、12条。而《志稿》小注优於《千目》的也不在少数。如史部编年类、杂史类、史学类、食货类,日藏黄氏《明史·艺文志》优於《千目》小注分别是10条、11条、7条、5条,《千目》优於日藏黄氏《明史·艺文志》小注分别是3条、5条、3条、1条。子部杂家类、小说家类,日藏黄氏《明史·艺文志》优於《千目》小注分别是12条、17条,《千目》优於日藏黄氏《明史·艺文志》小注分别是6条、13条(32)。
    同时,当分析这些小注的性质时,我们会发现《千目》多出《志稿》的小注,有近一半是介绍所着録条目的内容、序跋。而在《志稿》多出《千目》的条目中,这些内容极少。甚至整个《志稿》中言及"某年序"的,除了帝王御制、敕撰之书外,真是极爲少数(33)。这不由得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以小注的多寡来判断成书先後,在这裹,真的可以麽?考虑到史体尚简、私目尚繁的原则,联系到整个《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过程,我们发现,实际上呈现的是不断精简的一个趋势,《志稿》中所附的四朝艺文被删去了,王鸿绪《明史稿·艺文志》、殿本《明史·艺文志》条目较之《志稿》大减,小注几乎全无。那麽,这些"某年序"之类的小注,是否也在有意删削之列呢?从这方面考虑,可以说以条目小注的多寡来判断二书成书时间早晚,既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证据,也很值得商榷。
    井上进先生虽然认爲在文字正误、小注详略有无上,《志稿》优於《千目》,但他把原因归结爲形似而误、书贾任意删减所爲。他一是举出一些《千目》与《志稿》有异的条目,证明前者着録爲正确;二是举出《志稿》别集类小注中有个别"国初"字样,尚存遗民情绪,而在《千目》中皆改作"明初",认爲这些都能证明《志稿》爲先,《千目》後成。这些论断皆欠周密。我们仅以二书易类条目作比较,就发现《千目》有4处有关人物中举的年代着録错误,《易经安玩录》作者王大用,《千目》作弘治乙丑进士,《志稿》在王氏《圣学一贯》条小注作正德戊辰进士;《易酌》作者刁包,《千目》作崇祯中举人,《志稿》刁氏《斯文正统》条小注作天启丁卯举人;《雪园易义》作者李奇玉,《千目》作天启壬戌进士,《志稿》作崇祯戊辰进士;《易经疑丛》作者杨瞿崃,《千目》作万历甲辰进士,《志稿》作万历丁未进士。这些经考证,皆是《志稿》正确,而这显然不能归爲形似而误的原因。井上进先生所举的第二个证据,实则不仅《志稿》有少数"国初"字样,《千目》亦同。如《千目》别集类三条:孙炎《左司集》小注:"字伯融,句容人,国初辟行省掾。"宋讷《西隐集》小注:"元季官盐山知县,国初徵爲国子助教。"王褘《华川前後集》小注:"字子充,义乌人,国初徵爲中省掾。"(34)等等。由此可见,这也不足以说明问题。
    至於认爲《千目》与《志稿》是完全相同的两本书。从我们比对中可知,二者虽关系密切,但却又不完全相同。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主要依靠文献记载来辩论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也提出与王重民先生不同的意见。可是,同是见到且校理过《志稿》与《千目》的清人杭世骏与卢文弨就有不同的看法。那麽,除非有更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二人观点相左的原因。否则,简单地忽略或否定一方似乎也欠说服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