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民族研究》 余太山 参加讨论

(十二)
    武帝在遣使张骞使乌孙的同时,积极开辟通西域的道路,经营西南夷以求通大夏既屡受挫折,便将注意力转到匈奴控制相对薄弱的西域南道。首当其冲的是楼兰国。
    楼兰国都于罗布泊西南,当南道。张骞首次西使归国时很可能经过楼兰,张骞使乌孙时也可能取道该地(12)。
    据《汉书·西域传》,“初,武帝感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这应该是元朔三年,特别是元鼎二年以降的情况。这说明西汉通西域最初是取南道的,具体而言,乃自阳关,循阿尔金山北麓西行至罗布泊西南楼兰的都城后,或循昆仑山北麓继续西行,往赴南道诸国,或自楼兰都城北上当时位于罗布泊西北的姑师,复自姑师沿孔雀河西行,往赴北道诸国。这主要是因为天山东端匈奴势盛,使者难以通行。
    又据《汉书·西域传》,武帝既苦于楼兰、姑师遮拦汉使,又闻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乃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今案:据同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赵破奴封浞野侯在元封三年,而王恢封浩侯在元封四年“正月甲申”。因此,《资治通鉴·汉纪》系破楼兰、姑师于元封三年。又据“功臣表”,王恢“以故中郎将将兵捕得车师王,侯”。而“西域传”仅载“虏楼兰王”。两者未知孰是。又,赵破奴打击的目标是姑师,然而其先遣王恢先至楼兰,可知汉兵是循阿尔金山北麓,抵达楼兰国都扜泥城后,再北上进攻姑师的。自姑师沿孔雀河西进可赴北道诸国,姑师击破,始能“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
    此后,据《汉书·西域传》,“楼兰既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这表明从元封三年起,楼兰自完全臣服于匈奴转变为两属于汉与匈奴。这里没有提到姑师,这很可能是姑师在其王被俘后,余众越过库鲁克塔克山北投匈奴了。这以后的“姑师”,史称“车师”(13)。
    楼兰虽两属,然因匈奴之势正盛,很难做到不偏不倚。《汉书·西域传》载:“后贰师军击大宛,匈奴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今案:据同书“匈奴传”,“闻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还,单于欲遮之,不敢”;知“西域传”所谓“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在太初三年冬,时李广利亲率大军沿南道还。而任文捕得楼兰王且“将诣阙”或已是太初四年。又,楼兰王对武帝所说的一席话,概括地道出了处于汉匈两大势力争夺之下西域小国的处境。“两属”既不可避免,又难以维持。
    楼兰王归国后,不得不亲汉,汉不仅使之候司匈奴,据《汉书·西域传》,还发其兵击车师,时在天汉二年(前99年)。这是西汉首次发楼兰国兵。以后汉击车师时,每每发楼兰(或鄯善)国兵,以致该国职官有“击车师都尉”和“击车师君”。
    《汉书·西域传》又载:“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曰‘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更立王,汉复责质子,亦遣一子质匈奴。后王又死,匈奴先闻之;遗质子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天子将加厚赏。楼兰王后妻,故继母也,谓王曰:‘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这则记载生动地说明了西汉与匈奴为争夺楼兰采用的外交手腕。征和初,匈奴于焉耆、危须、尉犁间置僮仆都尉,加强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楼兰地处交通要冲,亦匈奴所必争之地。终于因匈奴质子先入为主,楼兰又亲匈奴而疏汉。汉竟绳楼兰质子以汉法,不能不说是失策。
    《汉书·西域传》又载:“然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今案:姑师北迁后,罗布泊西北亦归楼兰国,故此处称楼兰国“当白龙堆”,而楼兰的位置愈重要,作为当道国,负担也愈沉重,不仅有劳役,还有兵役,同传称,汉于征和三年,再发楼兰国兵击车师。在这种形势下,匈奴反间易入,楼兰倒向匈奴,而有遮杀汉使之事。同书“傅介子传”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知楼兰不仅杀死西去的汉使者,也杀死东来的西域诸国使者,起到了阻断汉与西域诸国交通的作用,这显然是西汉所无法容忍的(14)。
    于是,据《汉书·西域传》,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今案:据同传,介子刺杀楼兰王尝归(应即同书“傅介子传”所见“安妇”)后,告谕其国人曰:“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而“傅介子传”称:“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知前王遣一子质汉,即尉屠耆;一子质匈奴,即安归,两者系兄弟。安归立后,其后妻称“先王遣两子质以皆不还”,尉屠耆归国时亦自称“身在汉久”,可见前引“西域传”所谓“尉屠耆降汉,具言状”,所言者并非安归立后事情,而传文“楼兰国最在东垂”至“数遮杀汉使”一节所描述的,既是安归以前,也是安归以来的情况。又据“傅介子传”,介子使大宛归国,“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于是白遣之。”龟兹王易得,而楼兰王安归,据同传,“不亲”介子,本不易得,霍光令介子先刺楼兰王,显然是因为楼兰的重要性超过龟兹。至于汉刺杀匈奴所立安归,扶植亲汉的尉屠耆,遣将在伊循屯田积谷,都是为了消除导致楼兰反复的因素。果然,楼兰即鄯善从此附汉。宣帝时,据“西域传”,汉“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