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民族研究》 余太山 参加讨论

《汉书·西域传》又载:“车师王之走乌孙也,乌孙留不遣,遣使上书,愿留车师王,备国有急,可从西道以击匈奴。汉许之。于是汉召故车师太子军宿在焉耆者,立以为王,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遂以车师故地与匈奴。车师王得近汉田官,与匈奴绝,亦安乐亲汉。后汉使侍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贵,将诣阙,赐第与其妻子居。是岁,元康四年也。”
    今案:扶立军宿,令居渠犁,恰似地节三年匈奴扶立兜莫,东迁其众,都是力不从心的缘故。其实,复得“车师故地”的匈奴亦已精疲力竭。此时汉匈双方的形势,《汉书·魏相传》亦有记载:“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所谓“有善意”,正是衰弱的表现。匈奴如此,汉亦困难重重,用巍相的话来说:“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于动兵。”这便是汉罢车师屯田的原因。
    嗣后,据《汉书·宣帝纪》,神爵二年,“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余来降。使都护骑都尉迎日逐破车师。”今案:匈奴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于焉耆、尉犁、危须间,管领西域。日逐降汉,车师势孤,遂破。同书“郑吉传”载宣帝诏称吉“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知车师人曾抵抗汉军于兜訾城。以日逐降汉为契机,西汉与车师乃至整个西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车师既破,据《汉书·西域传》,汉“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今案:胥鞬,疑与《后汉书·西域传》所见车师后部地名“且固”为同名异译(31)。北胥鞬或即后来且固城所在地。宣帝本始年间匈奴屯田车师,可能就在这一带。日逐王降汉之后,匈奴衰弱,不得近西域,于是汉将屯田北徙,以巩固对车师北部的控制。
    又,“胥鞬”与“莎车”亦得视为同名异译。盖车师本系塞人之一支,而塞人并非单一部族组成。虽然“车师”系Gasiani之音译,车师国人当以Gasiani人为主,但车师国内很可能还有其它塞人部族。“胥鞬”或“莎车”既可视为Sacarauli之音译,则车师国内有属于塞人的Sacarauli人亦未可知。“胥鞬”或因“莎车”(Sacarauli)人所居而得名。汉人田于胥鞬北部,故称“披莎车之地”。一般认为此处“莎车”为“车师”之误,似未安,盖“披车师之地”云云,可以说毫无意义(32)。
    又,汉于地节四年开始屯田车师,至元康二年罢。当时所屯,或在交河城附近。前引《汉书·西域传》文称“汉田卒少”,不能当来攻之匈奴,“保车师城中”,“车师城”应即交河城(33)。交河城附近的屯田,直至元帝时才恢复。《汉书·西域传》:“复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而据同书“百官公卿表”:“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由此可见,前文所谓“徙屯田”,所徙者渠犁之屯田。
    上述“前王庭”即交河城,本为车师国王治,车师分前后国后,为前王庭。《汉书·西域传》称:“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及破姑师,未尽殄,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准此,车师之分前后王,在郑吉并护北道之前。但揆情度理,车师之分前后,果系汉人所为,则不可能在独护南道之时。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未尽殄”的姑师人于元封三年北迁后,首先分裂为车师和山北六国,其中车师在神爵二年之后再分为前后王国。神爵二年之前,史籍不见车师前后王的记载也可为证。车师之分前后,固然是汉人有意分而治之,但其实已兆端于匈奴、西汉分立兜莫、年宿为王之时。在某种意义上,汉人不过承认现实而已(34)。
    车师属汉后六十余年,据《汉书·西域传》,“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欲开以省道里半,避白龙堆之院。车师后王姑句以道当为拄置,心不便也。地又颇与匈奴南将军地接,普欲分明其界然后奏之,召姑句使证之,不肯,系之。姑句数以牛羊赇吏,求出不得。姑句家矛端生火,其妻股紫陬谓姑句曰:‘矛端生火,此兵气也,利以用兵。前车师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今久系必死,不如降匈奴。’即驰突出高昌壁,入匈奴。”时去胡来王唐兜亦亡降匈奴,王莽乃遣使告单于“西域内属,不当得受,“单于谢罪,执二王以付使者。”莽“诏下会西域诸国王,陈军斩姑句、唐兜以示之。”
    “后王国有新道”,说者多以为“后王国”系“前王国”之误,而徐普召后王姑句“使证之”,乃因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前部之事由后王暂摄的缘故(35)。今案:《魏略·西戎传》载:“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由此可知,徐普欲开之道确在前王国(36)。但是,若指姑句为后王,则至少有以下几处不合:
    1.前王被杀,上策应为另立亲汉的新王。令后王兼摄前部之事,前所未闻,以后亦不见类似例子,既有悖于分车师为前后国之本意,计必不出此。
    2.新道既在前王国,暂摄其事之后王似无必要甘冒生命危险阻绕其开辟。
    3.“姑句家矛端生火”云云,似乎还说明姑句家在前王国。
    有鉴于此,我认为,不仅传文“后王国”系“前王国”之误,“后王姑句”且系“前王姑句”之误。而都护司马所杀者方为后王。
    又,徐普欲开新道,姑句不以为便,无非是因为新道既开,送往迎和,徭役不堪负担。于此可见,西汉之统治在车师颇不得人心。与差不多同时发生的唐兜事件一样,姑句之降匈奴,也是西汉在西域统治趋于崩溃的信号。
    《汉书·西域传》又载:“至莽篡位,建国二年,以广新公甄丰为右伯,当出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闻之,与其右将将股鞮、左将尸泥支谋曰:‘闻甄公为西域太伯,当出,故事给使者牛羊谷刍茭,导译,前五威将过,所给使尚未能备。今太伯复出,国益贫,恐不能称。’欲亡入匈奴。戊己校尉刀护闻之,召置离验问,辞服,乃械致都护但钦在所埒娄城。置离人民知其不还,皆哭而送之。至,钦则斩置离。置离兄辅国候狐兰支将置离众二千余人,驱畜产,举国亡降匈奴。是时,莽易单于玺,单于恨怒,遂受狐兰支降,遣兵与共寇击车师,杀后城长,伤都护司马,及狐兰兵复还入匈奴。”
    今案:五威将刚过,太伯复出,后王应接不暇,似乎其时徐普欲开之新道终于开通,且自高昌进一步伸向山北诸国(37)。牛羊谷刍茭及导译等,亦即前姑句以为不便之处。但钦以杀五威,不仅不能挽回、且适足以加速西域之瓦解。狐兰支既“举国”降匈奴,则匈奴“与共寇击”之“车师”,除后城长国外,应以车师前王国为主。大约从此后王国附属匈奴,而由于随后戊己校尉刀护被杀,其史陈良、终带胁略二千余人入匈奴,前王国亦岌岌可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