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姑墨国。西汉与姑墨的关系只见于几条另星的记载。 据《汉书·西域传》,成帝建始年间,乌孙小昆弥拊离为其弟日弍所杀。建始四年,汉遣段会宗为使者,使乌孙,立安日为小昆弥,“日弍亡,阻康居。”于是,“汉徙已校屯姑墨”,欲候便讨日弍,而安日遣贵人姑莫匿等刺杀日弍,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帛。今案:日弍之死既在廉褒任都护期间,则不得迟于建始五年即河平元年(前28年);这一年也就是“汉徙已校屯姑墨”的时间下限。既然敦煌马圈湾汉简(75:156)有载: 崇家在安定,崇父以河平元年中为侍郎,以诏除为将田姑〔墨〕。可知“屯姑墨”实在河平元年,“屯”指屯田(55)。 据《汉书·西域传》等,莽新天凤四年,姑墨与尉犁等同为反间,杀死征焉耆的五威将王骏。这个小国大约在宣帝时附汉,主王莽时复归匈奴。 (十九) 西汉经营西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汉与西域关系之发展,故略作阐述。 西汉的西域经营,即《汉书·西域传》所谓“通西域”,始自武帝时代;作为同传所谓“事征四夷”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用“断匈奴右臂”一句话来概括,只是其内涵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变化。 西汉“通西域”的序幕是由张骞出使大月氏揭开的。这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匈奴的敌国,从东西双方夹击匈奴。当时虽然还没有“断匈奴右臂”这样明确而形象的提法,但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也就等于断了匈奴右臂。 据《史记·大宛列传》,“断匈奴右臂”是张骞西使乌孙前向武帝提出来的。按照张骞的计划,汉可以假手乌孙来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56)。 随着西汉势力逐步向西域渗透,以及汉匈力量对比朝有利汉的方向转化,所谓“断匈奴右臂”终于不再依赖乌孙之类汉在西域的盟国,而是通过驱逐匈奴势力,由汉取代匈奴在西域的地位去实现。 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确立之后,“断匈奴右臂”也就变为防止匈奴断臂复续了。 《汉书·匈奴传》载扬雄之言曰: 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 扬雄将“图西域”的目的完全归结为“制匈奴”,显然是不确切的。但“制匈奴”这一目的,使“图西域”有别于“事征四夷”的其它几个方面,因而扬雄之言又可以认为是对的。 包括“图西域”在内,西汉“事征四夷”的共同目的,应如《史记·大宛列传》所说:“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偏于四海。” 《汉书·西域传》序说:“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而西汉经营西域的结果,如同传末尾所说:“最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虽然“康居、大月氏、安息、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但是已经可以说达到了“广地万里”的目的。 《史记·大宛列传》载:李广利伐大宛凯旋后,“汉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求奇物”便是“重九译,致殊俗”的重要内容之一。“求奇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点缀鼎平,变可炫示外宾,使知汉之富强。《汉书·西域传》赞有云: 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瑁则建诛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柯、越,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负黼衣,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正是“威德于四海”的标志。 或以为“求奇物”无非是天子及贵族穷奢极欲的表现(57);恐怕不妥。《汉书·王莽传》载:“始,风益州令塞外蛮夷献白雉,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宗庙。”又载,元始四年,莽奏:“太后秉统数年,恩泽洋溢,和气四塞,绝域殊俗,靡不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从中不难窥见“奇物”之用途。 当然,“重九译,致殊俗”的内容不止“求奇物”,另一项也许更重要的是西域各国遣使朝献和遣子入侍。来者既多,既可广汉之威德于四海,又可粉饰中国之太平。《史记·大宛列传》的一则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示汉富厚焉。于是大觳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边肉林,令外国客观右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武帝于此一举两得,既示外国客以汉之富厚,又令“聚观者”知天子威德于四海。由于同样的原因,成帝时,明知康居遣之入侍无非是为了“贾市”;而宾遣使奉献,不过是想“通货市买”,终因“重致远人”而羁縻不绝(见《汉书·西域传》)。 要之,西汉经营西域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制匈奴、重九译、致殊俗、广地万里,威德于四海。(5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