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中国金融活动中的中外合办银行(一)(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敬虞 参加讨论

在沙皇政府的密档中,如今还保留着大量的有关材料。仅在1898年头一个月中,人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1月9日,沙皇特准道胜银行北京经理璞科第(Д。Д。ПОКОТИЛОВ)“在银行存款中拨出百万卢布,作为对中国大臣秘密送礼之用”。1月11日, 内廷郎巴夫洛夫(А。И。ПАВЛОВь)“秘密地将李鸿章请来我处,通过璞科第告他,如果和我国成立借款,当酬他银五十万两,作为他在办理此事时必需的秘密开支”。1月14日, 巴夫洛夫“与璞科第一起和张荫桓秘密会面,答应酬他银二十万两,条件与李鸿章相同”(注: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04、206页。巴夫洛夫即俄国代理公使巴布罗福。)。从1897 年到1902年,华俄道胜银行先后5次送给李鸿章馈金,为数在17万卢布以上(注:《外商银行在中国》,第50-51页。)。而1900年道胜银行的档案中,明白无误地记录:李鸿章个人在道胜的股份为数达12.6万卢布(注:此项档案材料复印件系由日本东京大学滨下武志教授惠赠,谨此申谢。),和他历年从道胜所得的馈金不相上下。就是在这种秘密交易之中,道胜银行得以长驱直入中国。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外合办银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几乎所有在华列强都跃跃欲试,而声势较大、影响较深的,当属日本的中华汇业银行、美国的中华懋业银行和法国的中法实业银行,而尤以日、美两国为最。
    日本对在华合办银行的尝试,肇端于20世纪之初(注:1897年和1898年,日本曾要求在中国开设合办银行,但未成事实。参阅Herald, 1897年11月5日,p. 813,1898年2月20日,p. 277,1898年6月13日,p. 1009。)。甲午战后在东北成立的最早一家日本银行--营口正隆银行(注:1911年总行移至大连。参阅《外商银行在中国》,第204 页;吴承禧:《中国的银行》,附录2,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就是一家中日合办的商业银行。它在东北被认为是“私人银行中最大的银行”,但开办资本不过24万元。中国股东的情况不清楚,估计尚无官方出面营造。同样,1907年在天津也传闻有一个名为陈鹤眠(Chen Ho-mien译音)的华人,拟集资200万两,开设中日合办银行(注:Herald, 1907年10月18日, p.151。)。 此事以后未见下文,估计也与官方无关。
    1918年成立的中华汇业银行是日本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官方合办的银行,它是1916年新上台的寺内内阁所标榜的“日华亲善”及“经济提携”政策的产物(注:《西原借款资料选择》,《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 第171页。)。
    然而,这一象征对华“亲善”的合办银行,实际上是寺内前任大隈内阁对华强硬政策的延续。1914年大隈内阁成立之初,就曾经有过“设立东洋银行方案”的酝酿。具体内容是:“以二亿日元建立中国的金融机关--银行。日本出资一亿,中国方面出资一亿而由日本贷给。大体上二亿日元全部由日本拿出来,作为建立从事开发中国的事业的金融机关之用。”(注:胜田主计:《确定对中国借款方针》,《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第203页。)而在此之前,一个由中日官商合办的、以实业投资为主的中日实业公司,已在北京设立(注:经济研究所藏档;参阅张雁深《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54-55页;并参阅魏明《论北洋军阀官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 第79页。)。东洋银行方案因二十一条而搁浅,中日实业公司日后却成为中华汇业银行对华借款的重要帮手(注:《西原借款资料选择》,《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 第172页;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164页。)。事实上,寺内内阁时期中日合办的汇业银行,也孕育于大隈内阁时期中日合办交通银行的流产。原来在大隈内阁后期的1916年5月, 作为北洋财政支柱的交通银行,因袁世凯为复辟事大量提款而面临停兑的窘境,这是大隈内阁通过中日合办以兼并交通银行的良机。正当大隈内阁积极筹划之时,袁世凯倒台了,计划陷于停顿。寺内上台后,感到通过合办以兼并交通银行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又不愿放弃这个渗透中国财政金融的绝好机会,因此才有先设新银行、后并旧银行的设计,对交通银行先行贷款,随图兼并(注:《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第144页; 章宗祥:《交通银行借款记实》,《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第16-23页。),主要力量放在中华汇业这个新银行的设立上。由此可见,投资新银行和放款给旧银行,是一剑双刃,它继承了大隈,又高于大隈。
    这个打前站的银行特别标明“汇业”二字,它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英文名字:The Exchange Bank of China(注:C. R. Maguire: The China Stock and ShareHandbook,1926, Shanghai, p. 63.)。这说明银行的任务是以汇兑为本的。这本是意料中事,因为它原本是为寺内内阁办理西原借款的汇兑经理而成立的。至于借款本身,则由日本兴业以及朝鲜和台湾三大实力雄厚的银行“专司其事”,非汇业银行所能与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