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州县官的施政及障碍(9)
“莠民”时人认为有两等:一等是“其人或心志凶虣,或膂力刚强,既不肯劝生力穑以养身家,又不能槁项黄馘而老牖下。于是恣其跳踉之性,逞其狙诈之谋,纠党凌人,横行市井,狎视官司。如向来有以所结之众为绰号,曰十三太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者,又或以所执之器为绰号,曰棒椎、曰劈柴、曰槁子者。睹博酣医,告讦打抢,闾左言之,六月心寒,城中有之,日暮尘起”。“又有一等既饶气力,又具机谋,实报睚眦,名施信义。或k24i406.jpg财役贫以奔走乎匈贷,或阳施阴设以笼络乎奸贪,遇婚葬则工为营办以钓奇,有词讼则代为打点以罔利。甚者官府之健胥猾吏为之奥援,闾巷之刺客奸人助之羽翼。土豪市僧甘作使令,花鸨梨姏愿供娱乐,报仇借客而终不露身,设局骗财而若非动手,有求必遂,无事不干。”(注:(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 莠民扰乱地方,民人愤恨,官府棘手,如无气魄,动他们不得,因为弄不好就会官坏其手而激成民变。例如,成化年间,杭州有名叫夏棘卿者,可谓莠民。其“阴谋深险,邻有园池颇胜,心窃欲之,乃自撰文为断碑,密沉于池……久之争讼于官,夏谓某年余家有碑以记庭馆之胜,中世荒无,此碑已落池中,亦可验也。竭池得碑,读之俨然夏氏物也。卒归之,邻竟坐诬罔,夫恃权贵而设诈如是,贫贱得不为盗也!”对类似的案件,州县官往曾坠入局中,如“同安县小民,夜埋其祖墓誌于大姓圹中而讼于县”,知县朱晦翁因证据具在,将此断给小民,“士论不能平”朱晦翁不得不弃官而走(注:《稗史汇编》卷三七《人物门·奸宄类·夏棘卿》及《晦翁断墓狱》。)。莠民刁讼,非但造成社会不安,还会坏掉官职,为州县官者在处理这些莠民问题上,不得不讲究一些技巧。如正德年间,孙玺就任兴化知县。该县土豪“徐恩与其宗人交赂权贵猾贼邑中”,徐恩非但专横,而且把持县政,一时“令丞左右亦多为恩耳目者,率常把令丞阴事,令丞欲图恩,懼不能制得反噬”。面对如此险恶情况,孙玺到任不先制徐恩之罪,而是“稍稍以轻罪笞其一二宗人,以风指百姓,百姓乃敢告恩。最后得其谋杀道姑攫财事,遂密擒恩狱中考按,尽得恩与其宗人诸不法状,因系杀恩,而其宗人坐死者数人,邑中为清。”其用谋可谓至深,然这种盘根错结的关系,一但除之不尽,必为所害。后来孙玺任满离任赴京铨注,豪家“即持金数千赴京师,赂阉宦瑞蕲,反其(徐恩)狱”。弄得一场官司,年余方得释免升官(注:《国朝献征录》卷九七。),亦可见州县官对此等莠民处理之难。 面对来自上下左右阻碍,不同的州县官曾采用不同的施政手段,这除州县官在职责范围内必然履行的职责之外,还有社会道德和心理等因素。这正是“世事不可执一而观,要随时详审可也”(注:(明)王达:《笔筹》卷上。)。以公私而论,“公之私之,皆自心出,公则天下喜之,私则天下怒之”(注:(明)头陀真可:《长松茹退》卷上。)。然在世风日下的时候,往往公私颠倒,黑白不分,这也会影响到州县官的施政行为。对此,笔者将另文进行论述。 五 有明一代当过州县官的难以统计,在史志中,以此官擢者,事迹有见;以此官败者,亦多有所载;其平庸而事不突出者,大部分方志也记其姓名、出身、为官年月。在《名宦》、《官师》、《乡贤》等传中,每种方志总会有几人入传,而方志浩如山海,一个人尽其功力也不能遍阅。本人多年翻阅方志近四百余种,摘录州县官名录近万余人,其有事迹者才千余人,大多是记功和由此升迁的,可见编史志者多记功不记怨,更鲜见方志中为贪官酷吏立传的。不过在大计、按察中,动则罢免弹劾数百,其中州县官占大多数。可以说有关州县官记载很多,这就为我们研究州县官的施政问题提供很大的方便。在对这些资料整理归纳过程中,笔者认为有明一代州县官在施政问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州县官施政受朝廷政策法令影响。朝廷对地方官员督促紧迫,州县官由此坏官和升迁的比例增大,其施政重点集中在朝廷督促的项目上。朝廷放松对地方官员管理,州县官因循守旧,政绩突出的少,保职求安的多,廉清循谨的鲜见褒奖,贪酷不职的也多能逃法网,州县政治渐趋腐败,朝廷权臣柄政,宦官弄权,州县官也不能致身于外,因此升迁者多,因此坏官的也多,阿谀与刚直的比例增大,黑白倒置的事件层出不穷,州县政治渐不可问。朝廷奖惩不公,姑息迁就,州县官因此失气者增多,以此失节者更多。 从总体来看,明代在开创期的吏治比较清明。一般认为这是朱元璋成功驾驭的结果。“太祖起闾右,稔知墨吏为民害,尝以极刑处之,然每旌举贤良以示劝,不专任法也。尝遣行人齐敕赐平阳令张礎,建阳令郭伯泰,旌其治行。又或因士民之请留良吏,辄进秩留任,并有坐事被逮,部民列善状上闻,亦复其官,且转加超擢者矣,而其人改节易操,则又重法绳之。所以激劝者甚至,故一时吏治多可纪。”(注:(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三。) 《明史·循吏传序》云:“洪武以来,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当英宗、武宗之际,内外多故,而民心无土崩之虞,由吏鲜贪残故也。嘉隆以后,吏部考察之法,徒为具文,而人皆不自顾惜,抚按权太重,举劾惟贿是视,而人皆贪墨以奉上司。于是吏治日蹙,民生日蹙,而国亦送以亡矣。后人徒见中叶以来,官方隳裂,吏治窳敝,动谓衰朝秕政,而岂知其先崇尚循良,小廉大法,几有两汉之遗风,且驾唐宋而上哉。”有人将明代分为开创(1368~1449)、腐化(1450~1521)、整顿(1522~1582)、衰敝(1583~1644)四个时期。亦有人根据这个分期将《明史·循吏传》出现的120名循吏进行统计,其中110名是在开创期,而衰敝期仅有1名(注:参见高寿仙:《明代官员考核标准与内容考析》载《明史论文集》,黄山书社,1994年。)。本人在查阅地方志时,把州县官的姓名、出身、籍贯、任期、升降处分、政绩等摘录下来,分别排序,发现地方志所收的循吏名宦虽以开创期为多(占百分这四十强),但在衰敝期也不为少(占百分之三十弱)。由此可见《明史》编纂者对明初吏治持肯定的态度,《循吏传》所收录的人也以明初为主。世界上不仅是黑白二色,而是多彩的,即使是在贪官污吏遮天蔽日之时,也曾有洁身自好的,而这些洁身自好者,往往会被歌颂,衰敝期收录循吏名宦居多,这可能是编纂方志人的这种心态的缘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