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合理主义的皇权秩序不讲究政治合法性,而讲究行政合理性(当然还有历史合理性和自然合理性)。或者说,皇权秩序的政治合法性往往通过行政合理性而体现出来。所以,在合理主义的皇权秩序中,政治合法性向来不是一个自足的思想观念。 ②“前中国”是笔者思考中国历史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含三个阶段:西周至西汉为古典时期,东汉至五代为后古典时期,宋代至清代为新古典时期。在前中国,“中国”只是一个关系性词语或描述性术语,而非分析性概念和实体性概念,多用来描述和界定华夷关系。即“中国”一般是作为符号、名词、能指、象征来使用的。其功能主要在于区别中外,而非指称自我。换言之,“中国”本质是中外关系中的识别符号,而非作为实体国家的指称对象。总之,“中国”是国统,而非国体和国号。这就意味着,在前中国,“中国”本质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政教共同体(或政治文明体系),其制度建构是皇权秩序。这样,皇权秩序在前中国的演进,表明一种复杂的政教共同体的观念—实践过程。 ③阎步克:《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④循吏、酷吏、良吏、文法吏都是汉人的习惯性称呼。良吏和文吏二者也多有重叠之处。但良吏概念的含义似乎更丰富一些。文吏强调了官吏的职业素质,良吏更多强调了官员的治理效果。就此而言,“文法之吏”显然不能完全覆盖“良民之吏”的特征。 ⑤专制恐怖主义是一种权力恐怖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是专制国家凭借绝对权力对民众的专横高压和恐吓。 ⑥《汉书·酷吏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53、3657~3658页。 ⑦《汉书·汲黯传》,第2318页。 ⑧秦朝有个范阳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史记·张耳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574页)。其行为与酷吏确实无异。但文献中尚无一个有名有姓的秦代酷吏。 ⑨所谓“新帝国时代”,特指武帝至哀平这段历史时期。虽然历史每段时期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它有别于前后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但新帝国时代却尤为令人瞩目。因为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帝制社会。作为一种存在长达两千年的社会形态,帝制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因素和制度构件这时都已大体具备。除了支配统治的皇帝制度和实施统治的官僚制度外,辅助统治的教育制度和维系统治的意识形态体系都已先后出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专制主义最具特征的政教模式即经学政治形态正式形成。此外,中外关系趋于稳定,华夷秩序逐渐成型;个人与国家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且直接。概言之,所谓“新帝国”是指,相对于后战国时代的那种相当粗糙的胚胎化的帝国形态,武帝开始的帝国气象焕然一新。后战国时代那种忽冷忽热、左右摇摆、起伏不定的帝国形态,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趋于成熟和中道。 ⑩《汉书·刑法志》,第1101页。 (11)王树民:《二十二史札记校证》下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8页。 (12)《汉书·礼乐志》,第1032页。 (13)陈汤以此牟利就是一例。“弘农太守张匡坐臧百万以上,狡猾不道,有诏即讯,恐下狱,使人报汤。汤为讼罪,得逾冬月,许谢钱二百万。”(《汉书·陈汤传》,第3025页)《汉书》中的这类材料应该来自司法机关的审讯记录和案件卷宗。这种情况或许与酷吏政治有关。 (14)《汉书·酷吏传》,第3657~3658页。 (15)《汉书·杜周传》,第2661页。 (16)《汉书·汲黯传》,第2318页。 (17)《汉书·食货志下》,第1160页。 (18)《汉书·江充传》,第2178页。 (19)《汉书·刑法志》,第1102页。 (20)《汉书·兒宽传》,第2628~2629页。 (21)某种意义上,酷吏像是暴君,循吏像是明君。 (22)《史记·太史公自序》,第3317页。 (23)(24)《史记·循吏列传》,第3103、3099;3103页。 (25)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463页。 (29)师古云:“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汉书·循吏传》,第3623页)这和酷吏绝然不同。酷吏有法无情。循吏兼顾法情,寻找二者的平衡。 (27)(28)《汉书·循吏传》,第3623、3624页。 (29)就此而言,晚节不保,不算循吏。正是依照这个标准,尚礼义、好教化的韩延寿就不能算是循吏。 (30)此外,有时在表彰循吏之余,皇帝还会对循吏任职之地的民众给予某种荣誉性和物质性奖励。比如,有一次,宣帝在表彰黄霸之后,还对颍川郡“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汉书·循吏传》,第3632页)。 (31)《汉书·循吏传》,第3643页。 (32)这些规模不等、类型不一的循吏祠堂的建筑风格和内部结构,至今不得而知。但据常理推测,特别是国家级的循吏祠堂,应该不会过于简单和狭小。 (33)《汉书·萧望之传》,第3284页。 (34)《汉书·王嘉传》,第3490页。 (35)《汉书·魏相传》,第3136页。 (36)《汉书·宣帝纪》,第255页。 (37)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比如,陈遂是宣帝儿时玩伴。“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乃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汉书·游侠传》,第370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