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汤昆号”事件和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使阿斯特垄断俄勒冈地区毛皮贸易的努力化为泡影。其一,“汤昆号”船长与努特卡湾附近的印第安人发生矛盾,引起土著人的报复,最后,受伤的船员引爆船上的弹药,与“汤昆号”同归于尽。“汤昆号”的西北之行至此以悲剧结束,也断送了阿斯特夺取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如意盘算。(38)其二是阿斯特里亚的易手。阿斯特里亚贸易站的设立,是对英国西北公司毛皮贸易垄断地位的挑战,自然遭到了后者的敌视,但西北公司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驱逐美国人。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爆发。虽然该战争含有美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成分,但主要还是英美殖民争霸的延续。假借1812年战争之势,西北公司派遣一小队人马前往阿斯特里亚,要求太平洋毛皮公司的雇员投降。守卫贸易站的大多是原来西北公司的老雇员,负责人邓肯·麦克多基尔(Duncan MacDougall)对老雇主仍然满怀热情,因而不愿意抵抗。加之太平洋毛皮公司的补给船没有按时到达,贸易站的员工最终决定放弃堡垒。1813年10月,阿斯特里亚被正式转手“卖给”加拿大人,改名为“乔治堡”(Fort George),存放的商品和毛皮也被低价卖给西北公司。(39)从表面上看,“阿斯特里亚不是被英国人占领的,而是根据商业协议转让给西北公司的”。(40)阿斯特试图垄断俄勒冈地区毛皮贸易的计划遭遇失败。 阿斯特里亚易手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美国政府颇为重视,遂责令其谈判代表团:“你们应该谨记:在战争开始前,美国在哥伦比亚河口有一个堡垒,对整条河流具有控制性作用,该贸易站应该被包括在条约之中,即它也是战争期间被(英国)占领的我方领土。”(41)英美1815年签订的《根特条约》规定:“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本条约签订后,从对方所获取的任何领土,除了特别提到的岛屿以外,一律即交还对方。”(42)但缔约双方对阿斯特里亚的去向并未做出任何特殊规定。美国方面认为它属于战争期间被夺走的领土,英方应该立即归还;而英国方面则认为这是从阿斯特的公司购买来的财产,不是战争期间夺取的敌方领土。因此,当美国方面要求英国交还阿斯特里亚的时候,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约翰·阿斯特要求美国政府保护其重返哥伦比亚河口,也遭到了后者的拒绝。美国政府做出如此决策的原因在于:当时它脆弱的海军面临着许多远比收复阿斯特里亚更为重要的使命,如保护地中海的贸易、应对拉美革命、与西班牙的对抗等。(43)阿斯特得不到政府支持,从此对哥伦比亚地区失去兴趣,并退出了这一地区的毛皮贸易。(44)其商业冒险从政府的支持中受益,最终又因为不符合政府的利益而被牺牲。阿斯特退出哥伦比亚地区后,这里的毛皮贸易依然被以西北公司为代表的英国人牢牢地控制。 1817年秋,英美两国在哥伦比亚地区的纠纷出现新动向,双方形成对峙格局。该年10月,美国政府在“忘记”照会英国的情况下,派遣“安大略号”战舰到哥伦比亚河口,“收复”阿斯特里亚。得知此情的英国不仅未加阻止,相反还派员协助美方代表于1818年10月6日在乔治堡举行了一个升旗仪式,美国人重新夺回了阿斯特里亚。(45) 美国人重新占领阿斯特里亚,是它获取哥伦比亚河流域的转折点,英国在这一事件上的立场等于公开承认阿斯特里亚是在1812年战争中占领的敌方领土,而不是西北公司购买而来。1818年,英美就俄勒冈边界进行谈判,美方主张以北纬49度为界。英国则坚持哥伦比亚河以东按照北纬49度划界,以西则以该河为界。有学者据此认为:“英国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占领哥伦比亚河以南地区的可能性,而是坚持以此河为界。”(46)英国方案遭到美方的拒绝,此后,俄勒冈地区进入双方联合占领时期。 总之,经过19世纪初各自政府支持下毛皮商业集团之间的斗争,英美两国在俄勒冈地区形成了以哥伦比亚河为界隔岸对峙的局面。1821年,哈德逊湾公司兼并西北公司后,其贸易垄断权延伸到太平洋,在俄勒冈地区掀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争霸,英美在落基山以西争夺经济与政治控制权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三、哈德逊湾公司垄断俄勒冈地区毛皮贸易的尝试 哈德逊湾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以哈德逊湾周围地区为基地,同蒙特利尔的毛皮商人争夺加拿大西部的毛皮贸易。1821年,该公司兼并西北公司,成为加拿大西部毛皮贸易的唯一代表。北美毛皮贸易的形势到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两公司之间旷日持久的争夺,落基山以东地区的毛皮资源已现枯竭的迹象,而落基山以西的广阔地区仍然有待开发。在这种情形下,公司新任总督乔治·辛普森(George Simpson)在借鉴原西北公司贸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概括来说,这些战略包括:根据不同地区贸易竞争的情况,推行毛皮动物保护或者灭绝式捕杀政策;探索和寻找新的毛皮产地,降低公司开支;鼓励各级商人自我供给和创新;除了毛皮外,寻找其他各种可以出口的商品。(47) 根据竞争形势的不同,哈德逊湾公司对于不同的毛皮产区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落基山以东地区由于此前的过度捕猎,毛皮资源已经大大减少。哈德逊湾公司既已取得贸易控制权,因而对毛皮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规划,推行适当的休养生息政策,将贸易站撤出,让猎物能有所恢复。1830年,哈德逊湾公司的会议纪要中记载道:“北方各地区严格限定捕获数量,不得超过公司依据三年的平均收获而确定的限额。”(48)1833年,公司进一步规定:“负责公司毛皮狩猎区域和贸易站的先生们,除了遭到反对的情形以外,应竭力阻止捕捉海狸幼崽和不合狩猎季节的猎捕行为。”(49)而落基山以西地区不仅毛皮资源丰富,而且还面临美国和俄国的经济竞争和政治纠纷,未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哈德逊湾公司在这里推行竭泽而渔的扩张政策,谋取贸易垄断权,力求在竞争到来前尽可能多地占有毛皮资源。 哈德逊湾公司积极向萨斯喀彻温河以外的西北地区探险和扩张。作为西北公司与哈德逊湾公司合并的一个意外收获,哈德逊湾公司获得了鲁伯特地区往西直到太平洋之间的广阔区域。(50)辛普森曾言:“我特别关注麦肯齐河流域的事务,因为那里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加广阔的可以开展贸易的空间。”(51)除了经济原因外,政治动因也是促使哈德逊湾公司抢先向西北地区扩张的原因之一。1821年,沙俄政府颁布一项新的法令,宣称从白令海峡到北纬51度之间的地区为俄国领土,外国商船不得擅入。(52)俄国的举动同时损害了美国和英国的利益,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和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共同向俄国交涉。英国的主要目标是:弗雷泽河河口到北纬55度之间对英国人开放;确保从新喀里多尼亚地区(New Caledonia)通向太平洋的任何一条河流在俄国控制区的通行权;麦肯齐河流域不允许竞争存在。(53)1825年,英国与俄国达成协议,乔治·坎宁表面上满足了俄国人控制西北海岸的要求,但却获得了从新喀里多尼亚地区流入太平洋的所有河流的通行权。(54) 正是出于毛皮贸易这种经济形式自身的扩张本性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哈德逊湾公司开始向西北地区进行探险和扩张。1821-1853年,哈德逊湾公司组织了一系列对西北地区的探险。其中以约翰·麦克洛德(John McLeod)的探险最为著名,1823-1836年,他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多次探险,扩展了世人对西北地区的了解,也为公司开辟了大片新的毛皮产地。(55)通过不断向西北地区探险,哈德逊湾公司不仅有效阻击了俄国人,也为公司添加了大片的毛皮产地,确保它在与其竞争对手的争夺中能够处于上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