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逊湾公司还排挤美国人,控制北美洲西北海岸的毛皮贸易。由于受到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的影响,原来西北公司在同美国商人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但随着海獭皮资源的枯竭,美国商人越来越多地从内地收购毛皮。到19世纪30年代甚至达到上万张,这令哈德逊湾公司难以容忍。(56)控制西北海岸的毛皮贸易不仅关系哥伦比亚地区的安危,也事关英国在整个北美西部的利益。在总督乔治·辛普森的支持下,哈德逊湾公司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来排挤美国人:(1)在沿海关键地点建立贸易站,高价收购印第安人的毛皮,并提供更好的商品与之交换。1831年,公司在纳斯河(Nass River)河口设立的辛普森贸易站成为西北海岸毛皮交易的一个中心,每年有3000-4000张毛皮在此处交易。1840年,这里的收入达到6964英镑。(57)(2)选派有经验的船长,定期在海岸巡航,同印第安人进行流动交易。哈德逊湾公司甚至还雇佣波士顿人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的汽船“海狸号”来执行这一任务。虽然伦敦总部最初对于雇用美国人感到不解,但麦克尼尔很好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使命。从1825年到1849年,“海狸号”共收集到109389张毛皮,仅比辛普森贸易站少一些,后者共交易了173452张。(58) 哈德逊湾公司最终击退美国,保持对哥伦比亚地区毛皮贸易的垄断控制。哥伦比亚地区不同于加拿大西北部,这里不仅毛皮质量较差,运输路线漫长,更为重要的是还面临美国的激烈竞争。虽然约翰·阿斯特的美国毛皮公司暂时搁置了建立一条横贯大陆毛皮贸易体系的计划,但圣路易斯毛皮公司和落基山毛皮公司的商人们一直坚持向大山以西推进,试图将势力延伸到太平洋岸边。据说到1822年的时候,大约有1000名来自圣路易斯的毛皮贩子在密苏里河上游活动。(59)以威廉·阿什利(William Ashley)为首的圣路易斯毛皮商人沿着密苏里河不断向大山以西推进,并创建了利用白人猎手直接进山捕猎的山区集会制度。(60) 1824年,约翰·麦克洛林(John McLoughlin)被委任为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的贸易主管后,立即着手制定公司在这里的发展规划。其一,他把原来位于哥伦比亚河口的地区总部迁移到威拉米特河与哥伦比亚河交汇处的温哥华堡(Fort Vancouver)。这里成为哈德逊湾公司在太平洋地区的指挥中心。公司雇员约翰·邓恩(John Dunn)描述道:“温哥华堡是那个时代哈德逊湾公司在太平洋岸边的一个大型市场,也是公司员工和贸易的集会地。从落基山往西直到加利福尼亚之间所收集到的毛皮及其他商品都运到这里集中,然后发往伦敦。”(61)其二,探查和开拓毛皮资源仍然是他们在哥伦比亚地区的迫切任务。在麦克洛林的领导下,哈德逊湾公司以温哥华堡为中心向南方的加利福尼亚和东边的斯内克河地区拓展,与从落基山以东过来的美国商人争夺这一带的毛皮资源。哈德逊湾公司在对公司所垄断地区进行保护的同时,在英美争议地区推行著名的“焦土政策”(Trapping Clean)。乔治·辛普森认为:“一个枯竭的边疆是对付敌方贸易商人包抄我们的最好的自我保护策略。”(62)在辛普森的指示下,哥伦比亚地区贸易主管约翰·麦克洛林每年都派出两队装备精良的捕猎和交易商队,由原西北公司有经验的商人带领,其中一队向南,经威拉米特河到萨克拉门托河谷一带捕猎;另一路上溯哥伦比亚河,到斯内克河流域去收集毛皮。商队的规模一般为50人到100人不等。如亚历山大·罗斯(Alexander Ross)1823年所率领的一个远征队,就由41名来自东部和12名来自落基山以西的成员组成。(63) 由于毛皮资源非常丰富,斯内克河流域一直为美国毛皮商人所垂涎,因而成为哈德逊湾公司与美国商人对抗的最前沿,辛普森认为,斯内克河地区“海狸资源极其丰富,出于政治原因,我们要尽快摧毁它。”(64)从1823年到1829年,毛皮商人彼得·奥格登(Peter Ogden)多次带领远征队深入斯内克河,以竭泽而渔的方式夺取这一带的毛皮资源。根据麦克洛林的估计,从1824年到1846年,斯内克河远征为哈得逊湾公司带来了总共不下3万英镑的利润。(65)而哈德逊湾公司推行“焦土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斯内克河流域的毛皮资源快速枯竭。哈德逊湾公司的远征队在这一带的收获也由1826年的2099张毛皮,减少到1835年的220张,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价值。(66) 随着斯内克河流域竞争的加剧,哈德逊湾公司的眼光转向南方的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河谷、圣华金河谷和科罗拉多河谷都盛产海狸。从1828年到1843年,哈德逊湾公司先后派遣多支商队南下加利福尼亚去收集毛皮。它的远征队大约花了15年,耗竭了这一资源,总共在这里获得了大约1.7万张海狸皮。(67)根据美国人威廉·斯莱卡姆(William A.Slacum)的报告,哈德逊湾公司的捕猎队“踏遍每一条溪流,捕捉他们所见到的每一只海狸,即便毁灭这种资源也在所不惜……而进入这一地区的每一支美国商队都遭遇到失败或死亡的命运。”(68) 总之,通过积极的扩张政策,哈德逊湾公司在俄勒冈地区的商业竞争中成功地排挤美国人,取得了落基山以西地区毛皮贸易的控制权。1834年以前,11家美国公司插足这里的毛皮贸易。1826年,500-600名美国猎手在这一带活动。到1846年,大约只剩下50名美国猎手在此活动。(69)1839年,纳撒尼尔·韦斯(Nathaniel Wyeth)曾感叹:“到目前为止,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在大山以西还默默无闻”。(70)从1821年到1844年,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的毛皮产值由最初的25715英镑,上升到1833年的47619英镑,到1844年依然有40437英镑。其利润从最初的11622英镑,上升到1839年的28165英镑,到1843年依然有17200英镑。(71) 四、尘埃落定:哈德逊湾公司的退却与俄勒冈争端的解决 从1813年到1843年,英国的西北公司和哈德逊湾公司在与美国毛皮商人的竞争中,几乎赢得了在哥伦比亚地区的每一场商业竞争,成功地将美国毛皮商人堵在落基山以东。但是,哈德逊湾公司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面临比美国毛皮商人更加可怕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不断涌入的美国移民。农业移民在东部就是毛皮贸易商的死敌,因为移民会砍伐森林,抽干溪水,破坏海狸的生存环境。对哈德逊湾公司来说,不断到达哥伦比亚地区的美国移民是对英美联合控制俄勒冈的严重威胁。 自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就开始对俄勒冈地区的殖民前景表现出兴趣。1830年,霍尔·杰克逊·凯利(Hall Jackson Kelly)到达哥伦比亚地区后,不仅对这里的农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还四处宣扬哈德逊湾公司虐待印第安人,诋毁该公司的声誉。(72)1832年,在“俄勒冈殖民协会”的创办者纳撒尼尔·韦斯的带领下,21名殖民者向俄勒冈地区进发,最终有11人到达温哥华堡。(73)两年后,韦斯再次率领一队移民跨越大陆来到哥伦比亚地区,这次他代表的是“哥伦比亚渔业和商贸公司”,意图开发当地的渔业资源。(74)1836年,美国政府的代表威廉·斯莱卡姆访问了温哥华堡,并拜访了约翰·麦克洛林。斯莱卡姆回去后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盛赞威拉米特河谷农业开发的前景,呼吁美国占领直到北纬54度40分的全部地区。(75)此后,美国国内掀起了“俄勒冈热”,越来越多的美国移民开始向哥伦比亚地区迁移。当大批美国移民经俄勒冈小道到达哥伦比亚地区后,哈德逊湾公司负责该区的贸易主管约翰·麦克洛林与总督乔治·辛普森的意见发生了尖锐的分歧。辛普森要求全方位堵截美国人的势力,坚决把他们排除在哥伦比亚地区以外。而在麦克洛林看来,俄勒冈地区的毛皮贸易迟早会衰落,这里成为农业开发地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对美国人在这里建立定居点持欢迎态度,并违反公司的指令,对那些贫困的移民予以资助和支持。(7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