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挑衅,英国无意开战,大英帝国有着许多远比哥伦比亚毛皮贸易更为重要的事务需要处理,甚至哈德逊湾公司总督辛普森对这里毛皮贸易的前景也不看好。他在1826年回答英国政府的垂询时就表示:俄勒冈地区所出产的毛皮价值有限,每年仅有3万-4万英镑左右,只相当于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产值,(95)不值得为了一个即将消失的行业同美国开战,况且维多利亚堡的建立已经保证了英国海军在这一带的利益。即便没有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衰落这一外部因素,英国也有可能在俄勒冈地区向美国让步,但毫无疑问,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的战略退却令英国做出上述举动更为顺理成章。对英国来说,在俄勒冈问题上让步,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帝国荣誉”问题:“大英帝国可以失去领土,但绝不能失去荣誉和地位。”(96)而对美国来说,虽然国内扩张主义的“天定命运”呼声此起彼伏,来自中西部的许多扩张主义分子为了俄勒冈不惜一战,但对波尔克政府来说,与英国重新开战很难保证不会重蹈1812年战争的覆辙,况且因为兼并得克萨斯,美墨关系已经颇为紧张,因此,美国也不想真的与英国刀兵相见。(97)正是在这种氛围下,1846年,英美两国最终签署了分区占领这一地区的《俄勒冈条约》。条约规定:英美双方以北纬49度为界,此线以北归英国,以南归美国所有。至此,美国和加拿大在北美大陆上的49度分界线最终形成,哈德逊湾公司毛皮贸易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俄勒冈地区的失败仅仅是哈德逊湾公司毛皮垄断权开始崩溃的第一步。它自1670年以来就拥有的毛皮贸易垄断权受到了加拿大东部政治家的挑战。面对美国随时可能对加拿大西部尤其是雷德河定居区的兼并,加拿大政治家要求尽快把这一地区纳入加拿大联邦的发展轨道。他们把哈德逊湾公司的贸易垄断看作实现自由贸易、移民定居西部和建立横贯大陆国家的阻碍。在英国殖民事务大臣格兰维尔伯爵(Earl Granville)的一手主持下,哈德逊湾公司最终在1869年3月同加拿大联邦政府达成了鲁伯特地区转让协议。根据上述协议,加拿大联邦以30万英镑的价格(折合146万加元)取得哈德逊湾公司的鲁伯特地区。(98)鲁伯特地区的转让标志着哈德逊湾公司毛皮帝国的终结,从此以后,农业移民和边疆拓殖,而不是毛皮贸易成为加拿大西部发展的主旋律。 英美俄勒冈争端是欧洲列强数百年来围绕毛皮贸易而在北美洲进行殖民争霸的一个缩影。从16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猎取毛皮的时代开始,毛皮贸易与领土争端就纠缠在一起。对当时的殖民者来说,毛皮是仅次于黄金等贵金属的牟利商品,虽然在北美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对于殖民争霸和控制印第安人却极为重要,以致自17世纪以后的“150年以来,欧洲人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兴趣几乎一直仅限于毛皮贸易”。(99)俄勒冈争端也不例外,它起源于西北海岸的海獭皮贸易,也随着哥伦比亚地区毛皮边疆的结束而最终解决。 俄勒冈地区的毛皮贸易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具有殖民争夺和大国政治博弈的性质。无论是约翰·阿斯特向杰斐逊和纽约著名政治家德维特·克林顿寻求帮助,还是哈德逊湾公司谋求英国政府的支持,都是利用边界争端这一政治因素谋求经济利益的典型。但是,只有当毛皮公司的经济利益同其本国的殖民利益相一致的时候,它们才会得到政府的帮助,否则就会沦为大国政治的牺牲品。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虽然击败了所有的对手,但依然输在谈判桌上。与其微不足道的毛皮利益相比,英国更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因此,俄勒冈争端也是老牌殖民帝国向新兴殖民者妥协的典型案例。 俄勒冈争端加速了毛皮贸易这一特殊的边疆开发模式在落基山以西衰落的步伐。从环境史的角度看,北美历史上的毛皮贸易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边疆发展模式。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地方的毛皮贸易会随着当地毛皮资源的枯竭而终结。因此,为了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毛皮资源,毛皮商就需要不断探查和寻找新的毛皮产地,这也是毛皮边疆比农业边疆在地理探查方面作出较多贡献的一个原因。作为打击美国这一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哈德逊湾公司在与美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哥伦比亚河谷地、斯内克河流域以及本公司无法控制的加利福尼亚等地,对毛皮资源推行毁灭式的“焦土政策”,力图赶在美国商人到来前捕光这里的毛皮动物,从而达到阻止美国商人插足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哥伦比亚地区毛皮贸易的兴衰是这种边疆开发模式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展示。 哈德逊湾公司在哥伦比亚地区的遭遇是北美历史上毛皮边疆向农业边疆转换的缩影。在北美西部开发史上,存在着一种边疆更替现象,即较浅层次的边疆开发会依次让位于较深层次的边疆发展。最初以开发现有资源为主的森林边疆、矿业边疆、毛皮边疆,会随着开发的深入而不断让位于需要较多资本和技术才能操作的农业边疆、城市边疆等,其实北美西部开发的历史就是一部边疆更替的历史。作为毛皮贸易代表的哈德逊湾公司对美国的农业移民采取坚决的抵制政策,但毛皮公司在源源不断涌入的美国农业移民面前不堪一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德逊湾公司从哥伦比亚地区的撤退是农业边疆对毛皮边疆的胜利。 ①Vernon F.Snow,"From Ouragan to Oregon," Oregon Historical Quarterly,vol.60,no.4(Dec.1959),p.441; S.A.Clarke,Pioneer Days of Oregon History,Cleveland:Arthur H.Clarke Company,1905,vol.Ⅰ,p.2. ②Robert G.Winters,Great Britain and the Oregon Question,Master Thesis Paper,Montana State University,1964,pp.1-2. ③俄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都宣称,本国的商人或探险家率先到达俄勒冈地区,这里的土地归本国所有。不过,对俄勒冈地区的争夺主要在英国和美国之间展开。虽然双方都宣布对该地区拥有主权,争论的核心却是北纬49度与哥伦比亚河主河道之间三角地带的归属问题。 ④著名西部史学家弗雷德雷克·默克就俄勒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文章后来结集为《俄勒冈争端:英美外交与政治论文集》(Frederick Merk,The Oregon Question:Essays in Anglo-American Diplomacy and Politics,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他的研究奠定了英美俄勒冈争端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霍华德·琼斯与唐纳德·莱克斯特罗合著的《天定命运的序曲:1840年代英美关系》(Howard Jones and Donald A.Rakestraw,Prologue to Manifest Destiny:Angl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1840s,Wilmington:Scholarly Resources,Inc.,1997)也对英美俄勒冈争端的来龙去脉和最终解决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关于俄勒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詹姆斯·波尔克总统期间美国的对外扩张及英美围绕俄勒冈展开的外交博弈。学界通常对波尔克的战争冒险政策持批判态度,萨姆·海因斯的《詹姆斯·K.波尔克与扩张主义的冲动》(Sam W.Haynes,James K.Polk and the Expansionist Impulse,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Inc.,2006)则独辟蹊径,为波尔克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辩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