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史中的苏联史(10)
④ E.耶克尔:《德意志世纪:历史回顾》,法兰克福,1999年版。 ⑤ A.格里森:《极权主义:冷战秘史》,纽约,1995年版。 ⑥ D.盖耶:《20世纪的俄国:现代史问题概述》,载《历史与社会》1997年第23期。 ⑦ D.盖耶:《20世纪的俄国:现代史问题概述》,载《历史与社会》1997年第23期。 ⑧ 唯一的苏联现代史专门研究机构是不来梅大学的东欧研究所,其工作重点是汇编共产主义时代东欧持不同政见者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研究。 ⑨ 例如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和卡塞尔。 ⑩ 也有例外,如R.皮乔亚《苏联:1945-1991的暴政史》,莫斯科,1998年版;载于Ju.阿法纳西耶夫主编的《20世纪的俄罗斯》6卷本中的几篇文章,莫斯科1996年版;E.祖伯考娃:《左翼苏维埃运动政治年鉴:1943-1953》,莫斯科,2000年版;E.祖伯考娃:《战后俄罗斯:希望、幻想与失望(1945-1957)》,阿尔蒙克/纽约,1998年版;E.祖伯考娃:《1945-1964的运动与改革》,莫斯科,1993年版。 (11) F.洛里默:《苏联的人口:历史与展望》,未注明出版地,1946年版;R.迈尔维勒、T.施泰芬斯:《人口》,载G.施拉姆主编《俄国史手册第3卷第2分册(1856-1945):从专制主义改革到苏维埃国家》,斯图加特,1992年版;M.维纳:《1921-1922年发生在萨马拉地区的大饥荒和苏维埃政权的应对》,载《现代俄国》1997年第38期。 (12) 伊·纳尔斯基:《灾难中的生活:1917-1922年乌拉尔居民的日常生活》,莫斯科,2001年版。 (13) 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揭示这一问题的尝试,参阅D.达尔曼、G.希尔施费尔德主编《集中营、强制劳动、驱逐和流放:1933-1945年苏联和德国大规模犯罪的维度》,埃森,1999年版。 (14) S.普拉根博格:《苏联早期的民间宗教狂热和反宗教宣传》,载《社会史档案》1992年第32期。 (15) C.考洛雷夫、普拉根博格、维尔曼:《苏联青年》;C.考洛雷夫:《驯服的英雄:1917-1932年苏联青年的塑造》,哲学博士论文,马堡,2002年版。 (16) B.恩科尔:《苏联列宁崇拜的开始》,科隆、魏玛、维也纳,1997年版。 (17) D.威斯主编:《宣传中的死亡:苏联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波恩,2000年版;S.普拉根博格:《世界大战、国内战争、阶级斗争:苏俄暴力的心态史研究》,载《历史人类学》1995年第3期;D.威斯:《1917-1930年苏俄的暴力和军队》,载《东欧史年鉴》1996年第44期。 (18) N.阿德勒:《古拉格集中营的幸存者:苏维埃制度的另一面》,新不伦瑞克、新泽西、伦敦,2002年版。 (19) S.孔策:《40年代的苏联女工:二战对1941-1950年苏联妇女职业的影响》,斯图加特,2001年版。 (20) N.施泰格曼:《西方思想模式影响下的东欧妇女:关于东欧史与性别史的关系》,载《东欧》2002年第52期。 (21) S.沙腾贝尔格:《斯大林的工程师:30年代技术与恐怖之间的生活世界》,慕尼黑,2002年版;D.诺伊塔茨:《莫斯科地铁:从最初计划到斯大林主义的大工地(1897-1935年)》,科隆、魏玛、维也纳,2001年版;R.迈耶:《1935-1938年斯达汉诺夫运动:作为苏联社会斯大林化承担者和促进因素的斯达汉诺夫主义》,斯图加特,1990年版;L.西格尔鲍姆主编:《苏联的制造业工人:权力、阶级和身份认同》,伊萨卡,1994年版。 (22) Ch.米克:《斯大林主义下的科学和科学家》,载S.普拉根博格主编《斯大林主义:新的研究和观点》,柏林1998年版;D.贝劳:《知识分子和持不同政见者:1917-1985年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教育史》,哥廷根,1993年版,第75-155页。 (23) G.希里西:《苍白的面孔,被遗忘的人--A·玛卡伦科的28幅“朋友”和“敌人”肖像》,不来梅,1999年版;G.希里西:《“白色恐怖”年代的玛卡伦科》,马堡,199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