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S.白隆:《苏联流血的星期六》,瑙沃彻尔凯斯克,1962年版;斯坦福,2001年版。 (42) G.布雷斯劳尔:《关于苏联福利-国家威权主义的适应性》,载E.霍夫曼、R.莱尔德主编《当代苏联政治形态》,纽约,1984年版,第219-245页。 (43) B.费塞勒:《来自社会边缘的声音:50年代“解冻”中的苏俄战争致残者》,载《东欧》2002年第52期。 (44) H.阿尔特里希特:《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和成为世界大国:俄罗斯-苏联人眼中的1945年》,载《1945-1995年:二战后50年的开始和经历》,埃尔朗根,1998年版,第75-98页;S.阿诺德:《苏联人记忆中的斯大林格勒:极权制度下的战争回忆和历史观》,波鸿,1998年版。 (45) A.雅克尔:《教育体制》,载S.普拉根博格主编《俄国史手册》第5卷。 (46) W.泰肯伯格:《苏联当代社会》,未注明出版地点,1983年版。 (47) H.施瓦茨:《关于20世纪的问题》,载《现代史季刊》2000年第48期。 (48) G.西蒙:《苏联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从极权独裁到后斯大林社会》,巴登-巴登,1986年版;哈尔巴赫:《多民族帝国》;G.西蒙:《民族问题》;关于高加索地区参见E.奥赫主编《生活和冲突--高加索民众历史与当前生活中的世界和政治观念》,大巴库,1996年版。 (49) H.阿德梅特:《帝国的过度伸展: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政策中的德国--基于文献档案、回忆录和采访的分析》,巴登-巴登,1998年版。 (50) J.奥斯特哈迈尔、W.劳特:《民族间的历史》,慕尼黑,2000年版。 (51) D.凯姆珀特恩、T.克拉克:《联合还是分离:前苏联的中心-边缘-联系》,韦斯特波尔、伦敦,2002年版。该书论述了苏联内部的关系,但据我观察,对东欧的研究尚缺乏。 (52) N.埃里亚斯:《关于文明的进程:社会遗传和心理遗传考察》2卷本,法兰克福,1978年版。 (53) Z.鲍曼:《现代性与矛盾心理:明确性的消失》,汉堡,1992年版;M.米勒、汉斯-格奥尔格·隋弗勒主编:《现代性与野蛮性:20世纪末社会学的时代诊断》,法兰克福,1996年版。 (54) 参阅W.莱因哈德《国家暴力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欧洲宪法史比较研究》,慕尼黑,2000年版,第458-479页。 (55) G.里特斯鲍恩:《斯大林主义者的简单化和苏联的复杂性:1933-1953年的社会紧张和政治冲突》,丘尔,1991年版;Sh.费茨帕特里克:《斯大林的农民:集体化后俄罗斯农村中的抵抗和生存》,牛津,1994年版;Sh.费茨帕特里克:《斯大林主义的每一天:非常时期的正常生活--30年代的苏俄》,纽约、牛津,1999年版。 (56) K.斯密司:《苏联:腐败的社会》,纽约,1982年版;W.克拉克:《苏联官方的犯罪和惩罚:1965-1990年政治精英中的反腐败斗争》,阿蒙克,1993年版;J.米拉:《小买卖:勃列日涅夫对社会主义的贡献》,载《斯拉夫时事评论》1985年第4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