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成吉思汗墓葬所在与蒙古早期历史地理(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华文史论丛》 陈得芝 参加讨论

三 蒙古部西迁时代与地域--尼鲁温蒙古的兴起
    关於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之东的大兴安岭山区西迁到"三河之源"不儿罕山(肯特山)的时间,有的学者根据《元朝秘史》第1节上推到孛儿帖赤那(成吉思汗二十二代祖)时代,约在成吉思汗出生前五百年的7世纪。(42)此説不能成立,因爲《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居地傍望建河(额尔古纳河)的记载反映的就是7-8世纪时的情况,(43)而那时肯特山一带是铁勒部落分布的地区。蒙古人虽有代代口传先世谱系的习俗,但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不可能清楚地追溯到二十多代,《秘史》所传世系是不可据爲信史的。有的学者则主张蒙古西迁应在11世纪上半叶,根据是作於10世纪中叶的胡峤《陷虏记》説蔑劫子(蒙古)在契丹东北,应指额尔古纳河故地,而依据11世纪中叶史料着成的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二二説蒙古里国在契丹正北,则已西迁。(44)但《陷虏记》和《契丹国志》的记载得自传闻,地理方位和时代都是不明确的,如同《建炎以来系年要録》説蒙古在女直东北一样,难以作爲力证。惟有《史集》作者根据伊利汗廷史册和熟知典故老人的讲述,对成吉思汗祖先的年代作出估计。他两次讲到,出自阿阑豁阿感天光所生子的氏族"至今大约已有四百年"。拉施都丁是严谨的史学家,并非凭空估计。从他编撰《史集》的14世纪初上推四百年,爲10世纪初期,与从成吉思汗上推十一代(以平均二十年一代计)的时间大体符合。《秘史》和《史集》记敍成吉思汗祖先虽然都是从孛儿帖赤那开始,但是有具体活动的记载则始於朵奔篾儿干娶阿阑豁阿爲妻的故事,(45)并且首次讲到他们的活动地点在不儿罕山地区。此时,不儿罕山的主人(ejen)还是兀良哈部首领,而蒙古部则显然是新来乍到者。(46)
    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故地迁出,直到以"三河之源"不儿罕山爲家,当有一段历史过程。村上正二先生对此作了精辟分析,指出从9世纪後期到10世纪後期的唐末五代时期,因漠北回鹘汗国崩溃,中原大唐皇朝瓦解,东北契丹兴起等政治形势的变动,产生了一段空隙,蒙古部乘此时机迁出了原居地"额尔古纳·昆"狭隘山谷,走向广阔草原。他分析蒙古部是沿额尔古纳河南迁,过呼伦湖,就是《秘史》第1节説的"度过腾汲思(Tenggis,突厥语意爲海)",出克鲁伦河畔,终於来到鄂嫩河中、上游留居,以不儿罕山麓爲冬营地,鄂嫩河中游的豁儿豁纳主不儿爲夏营地。(47)笔者很赞同村上先生的意见。尽管8世纪已有一些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西侧的室韦-鞑靼部落进入中部地区活动(如突厥文《毗伽可汗碑》和《磨延啜碑》所载Toquz Tatar九姓鞑靼),但大规模的西迁应在回鹘汗国崩溃之後,"九世纪下半叶的蒙古高原处於无霸主状态,原来的主要居民回鹘人又大多数迁走了,这自然是室韦-鞑靼人扩展地盘的良好时机。到了十世纪前期,从克鲁伦河到杭爱山地区,已经到处都是室韦-鞑靼人的部落了"。(48)可能因爲此时克鲁伦河流域已经被先来的札剌亦儿部据有(详下),蒙古部就迁到了他们以北的鄂嫩河中、上游。传説阿阑豁阿感天光生子的後裔蒙古"尼鲁温(Niru'un)"部应该就是从10世纪初期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起来的。
    巴勒谆·阿剌勒即鄂嫩河与支流巴勒济河合流之间的地带,今蒙古肯特省达达勒苏木境,而阿阑豁阿诸子原来的居地则应在达达勒苏木之西的鄂嫩河上游,约当今蒙古宾德尔苏木境。《元史·太祖纪》敍先世事就开始於阿兰果火感天光生孛端叉儿以及他因诸兄不分家赀而出走至八里屯阿懒。此後的历史传説,《元朝秘史》和《元史》、《史集》主要都是讲述被蒙元皇室尊爲"始祖"的孛端察儿的後裔繁衍、壮大的故事。
    《史集》、《元史》、《秘史》三书记载孛端察儿子孙世系互有异同。《史集》载孛端察儿之孙土敦·蔑年(《秘史》蔑年土敦Menen tudun,《元史》咩捻笃敦),妻名莫孥伦(《秘史》那莫伦Nomolun),生九子(《秘史》、《元史》作生七子)而寡。她拥有大量财富,其营地在名爲Nūsh erkī和Kūh siyāh的地方。她的马和牲畜多到无法计算,从她所坐的山顶直到山麓大河边布满了牲畜。(49)这时,住在克鲁伦河的札剌亦儿部与契丹争战,恃河爲守,被契丹军度河击溃,余部退到了莫孥伦的地盘,掘草根爲食。因大片牧场被毁,莫孥伦和诸子与之争斗,都被杀害,仅幼子(应从《元史》作长孙)海都(Qaidu)幸免。其入赘巴儿忽部落(Barqut,《元史》作八剌忽)的叔叔纳真(Nain)找到他,将他带到巴儿忽真隘(今贝加尔湖东南巴尔古精河谷)。(50)从这场冲突的地理范围看,莫孥伦的营地应该是在肯特山东面的鄂嫩河上游。其夫拥有"土敦"(突厥属部监督官官号)头衔,家产丰厚,当是很有势力的氏族首领。
    海都长大後,得纳真的辅佐和巴儿忽部衆的拥戴,出兵攻打仇敌,征服札剌亦儿部,掳其民爲奴婢,由是"形势寖大","四傍部落归之者渐衆"。(51)海都是成吉思汗六世祖,时代大约在11世纪前期,尼鲁温蒙古部从此开始逐渐壮大,其地盘无疑有较大的扩展。海都长子拜姓忽儿(Bai-ingqur)之子敦必乃(Tumbinai seen)是成吉思汗四世祖,按《元史·速不台传》记载,速不台是蒙古兀良合部人,"其先世猎於斡难河上,遇敦必乃皇帝,因相结纳,至太祖时,已五世矣"。(52)这可能是反映了到敦必乃这一代,尼鲁温蒙古的势力又有了进一步扩展。《史集》记载土敦蔑年九子除海都(实爲长孙)外名字均不详,而敦必乃九子之名及其後裔氏族则记得很清楚,并説他们各个都聪明勇敢,成爲有声望的分支部落始祖,他们每支都有三万车帐,男女达十万人,(53)表明这一支贵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大了。
    不过,这可能是蒙古"黄金家族"爲擡高先世地位加上去的渲染,当时势力更大的应该是海都次子察剌孩·领昆(araqai linggum)及其子想昆·必勒格(Senggum bilge)。《史集》解释説,在契丹语中,"领昆"是大官之意,因爲他们与契丹国境相近,所以也使用契丹人用的称号。(54)此"领昆"即辽朝授予属部的小部族官号"令稳"(来自汉语"令公"),"想昆"也是辽朝授予属部的大部族官号"详稳"(来自汉语"相公")。他们的时代约当11世纪後期(成吉思汗之前四五代)。据《辽史·道宗纪》,大康十年(1084)二月、三月都有"萌古国遣使来聘"的记载,(55)似爲与国平交关系,然而这可能是元代修史者的曲笔。辽朝是当时北亚最强大的国家,征服漠北全境并设官置守,阻卜-达旦各部包括克烈、札剌亦儿、蔑儿乞、乃蛮等大部族均服属之,(56)势力相对较小的蒙古部不大可能与之分庭抗礼,而会主动称臣依附,一则可取得与中原贸易的利益,⑥二则能得到中原大朝庇护,免於在各部争雄中被吞并。蒙古部首领名字中的"领昆"、"想昆",应该都是辽朝授予他们的官号。当是因海都长子拜姓忽儿早亡,察剌孩·领昆当上了部落首领。拉施都丁説:察剌孩·领昆是泰赤乌(Тaiyii'ut)部的祖先,"据较近於真实,较可信的《金册》(Altan debter)所传,泰赤乌是人数衆多的部落,一些尊贵君主的氏族出自此部。他们拥有无数军队";在"海都诸子分支表"的注中又説:某些册籍把察剌孩·领昆説成纳真之子,但他曾娶其寡嫂、拜姓忽儿之妻,所以应是海都之子。因爲泰赤乌人都属於他的部落,纳真的子孙氏族也被称爲泰赤乌人,以致问题纠缠不清。"没有必要只把察剌孩·领昆的直系後裔称爲泰赤乌人,他们既然是该部的首领和君主,所以他们的族人和隶属於他们的人,……都被称爲泰赤乌人"。(58)这段插话透露了一个重要讯息:许多尼鲁温蒙古的小氏族被兼并到了同祖源的泰赤乌氏贵族属下。Taiyii'ut之名当是来自汉语"太子",(59)可能因爲其首领是辽朝所授的部族长官,地位尊贵,其後裔部落遂以"太子之部"爲名,犹如塔塔儿的分部Tutuqli'ut(都督之部)当是以先世有"都督"称号而得名一样。
    尼鲁温蒙古的孛端察儿一支,至迟在成吉思汗前五代至四代已经在斡难河流域形成较大的部落联盟,并向外扩展,掳掠别部人口爲奴。(60)这大概是辽朝授予其首领的官号由"令稳"升爲"详稳"的原因。盟主当然是在最有势力的贵族中推举产生,(61)当即受辽朝官封的察剌孩·领昆和想昆·必勒格父子。但其後却推举敦必乃之子合不勒爲汗(Qabul qan,《元史》作葛不律寒),"管辖了全蒙古"(qamuq Mongqol-i Qabul qahan meden aba),时值辽、金易代。《史集》记载合不勒汗曾应召入朝Altan Qan--金朝皇帝,金朝君臣觉其势力已强,对朝廷构成威胁,在他回部途中派兵追捕。合不勒汗逃脱後,遂与金朝爲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二○説蒙国(又称萌骨,唐谓之蒙兀部)"自绍兴初始叛",(62)此与《完颜希尹神道碑》所载天会十三年(1135)"萌古斯扰边"事恰可印证。(63)所谓"僭称祖元皇帝"者,前辈学者已指出,当即合不勒汗,从年代上判断也符合。他的後裔成爲尼鲁温蒙古人中足可与泰赤乌氏分庭抗礼的乞颜氏显贵集团。此时蒙古尼鲁温部贵族联盟或已初具游牧政权性质。合不勒之後,"遵照他的嘱咐(Qabul qahan-u ugeber)",由想昆·必勒格之子俺巴孩汗(Ambaqai-qan,《元史》作咸补海罕)"管辖了全蒙古"(《秘史》第52节)。後俺巴孩汗被仇敌塔塔儿部人擒拿,送给金朝皇帝处死,之前他派人传命给合不勒汗之子忽图剌和自己的儿子合答安,一定要爲他报仇(《秘史》第53节),於是"全蒙古、泰赤乌人在斡难河的豁儿豁纳主不儿(旁注"川",即原野)聚集,推举忽图剌做了合罕。蒙古人以欢乐的舞蹈、宴会做庆祝。推举忽图剌当了汗,在豁儿豁纳的松软的树周围欢跳成没肋的路沟、没膝的尘土"(《秘史》第57节)。此後忽图剌率领蒙古人攻打塔塔儿部十三次,(64)也速该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塔塔儿首领帖木真·兀格等归来,"正在那时,有孕的诃额仑夫人住在斡难河的迭里温·孛勒答黑,生下了成吉思汗",取名帖木真(《秘史》第59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