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禳灾与祈福:周代祷辞与信仰观念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罗新慧 参加讨论

“病方”中还记载有治疗马疾的祷辞:“马心:禹步三,向马祝曰:‘高山高郭,某马心天,某为我已之,并□侍之’。”(20)“马心”,整理者指出为马的某种疾病。祷者告事于高山高郭,祈祷神灵令马疾转愈,并许诺将侍奉神灵。“病方”所载几例祷辞中的“某”,与九店楚简《告武夷》、睡虎地秦简祷梦祷辞中的“某”相同,并不特指某人,而是泛称,表明“病方”为一般性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睡虎地云梦秦简《日书》记载有祷梦祷辞。古人对于梦素来十分重视。甲骨文中,即有殷人占梦以及禳除噩梦的记载。如“子梦,用牡,告又鬯妣庚”,(21)即以牡为牺牲举行告祭,用香酒祭先妣,以此来解除噩梦。至战国时期,古人又有行祷以使噩梦不灵的习俗。
    睡虎地云梦秦简《日书》记载,人有噩梦,醒来以后,披散头发(“绎发”)面向西北端坐,向神灵祈祷:
    皋!敢告尔。某,有噩梦,走归之所。强饮强食,赐某大幅(富),非钱乃布。非茧乃絮。(22)
    这里祈祷的神灵为,为掌管噩梦者。其名又见于《后汉书·礼仪志》,作“伯奇”,谓“伯奇食梦”,与简文“噩梦走归之所”意义相同。“强饮强食”,秦简《日书》“马禖”篇有“勉饮勉食”(23)句,《日书》(乙)记载有祝辞:“无王事,唯福是司,勉饮食,多投福”,(24)可与此相互参证。“非钱乃布”之“布”,与“钱”意义相同,而非织物。郑玄注《礼记·檀弓》“古者谓钱为泉布,所以通布货财”。《日书》(乙)则曰“赐某大富,不钱则布,不茧则絮”,足见“布”即是“钱”。竹简意谓作噩梦的人醒后要向“”祷求管束噩梦,将噩梦吞噬殆尽,不使恶灵危害梦者。更进一步,他还祈祷“”赐予“大幅(富)”,具体有钱财(钱、布)和财物(茧、絮)。祷梦习俗源远流长,学者曾指出敦煌文书《白泽精怪图》(伯6282)所见驱梦方式与秦简《日书》所记类似,其曰:“人夜得噩梦,旦起于舍,向东北被发呪曰:‘伯奇!伯奇!不饮酒食肉常食,高兴地,其噩梦归于伯奇,厌恶息,兴大福。’如此七咒,无咎也。”(25)“不饮酒食肉常食”,与竹简所谓“强饮强食”指一事之两面:伯奇只食梦,他对于噩梦“强饮强食”,因此不享用世俗之酒食。呪,祷也;(26)厌,压也。祷梦者祈祷伯奇厌恶驭怪,兴贵起福。比较而言,两例祷辞非常相似,足见祷梦习俗长期流传。
    上述民众的祷请活动,多数是为日常生活中困扰他们的事项而祷,其祷显而易见具有共性。例如,祷请中具有巫术因素。周家台病方中的“禹步”即是典型的巫法术;(27)祷梦者散其发,进入非正常状态,也与巫术有关。此外,祷请对象多为小神,如城垣、辅车、、武夷神等皆为不著名神灵,而天、帝等高级神灵还没有广泛地进入民众的祷告领域之内。众多小神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民众对他们亲近而熟悉,神人之间的沟通没有障碍。因此,民众祷辞中缺乏敬惧的感情因素,也缺少一般信仰活动中应有的谦恭之心,显示出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
    (二)贵族祷辞
    与普通民众的祷请相比,上层贵族的求祷传达出不同信息。出土文献中,上博楚竹书《竞建内之》篇记有祷灾祷辞,《子羔》篇载有姜嫄祷子祷辞,秦骃华山玉版、新蔡楚简录有祷病祷辞,均为上层贵族之祷。此外,传世文献中也记载有若干社会上层祷辞。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竞建内之》篇透露出祷灾祷辞的若干情况。上古时人对天灾畏之惧之,为消灾解难,古人要祈祷鬼神。《周礼·春官》“大祝”记载“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是可见国遇殃咎而向神灵祈祷,为上古时期之常例。《竞建内之》篇记载了齐桓公与大臣鲍叔、隰朋探讨日食之后的消灾举措,涉及以“敚”等巫术方式去灾,以及修德弥灾等。其中记载有祈求弭灾的祷辞,谓:“天不见禹,地不生龙,则诉诸鬼神曰:‘天地明弃我矣!’”(28)竹简这段记载与《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篇所记十分相似:“楚庄王以天不见灾,地不见孽,则祷之山川曰:‘天其将亡予邪!不说吾过,极吾罪也。’”(29)“天不见灾,地不见孽”,即竹简所谓“天不见禹,地不生龙”,是古人观念中自然灾害的象征。意指天若不降灾以谴告君主之失,则国之殃咎患难将至。而“天其将亡予!不说吾过,极吾罪也”则与竹简所记“天地明弃我矣”同,皆为祷灾祷辞。在这类祷辞中,国君感到不修德而天谴将至,因此向神灵坦承有罪,自责自悔,求天免除更大的灾祸。
    大旱无雨是古代常见天灾,祷神而逆时雨、宁风旱,是古之国君必为之事。祷旱求雨可追溯至商王成汤的时代。《墨子·兼爱下》记载汤之祷辞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⑤成汤祷雨,不惮以身为牺牲请上帝恕罪,可谓抱质效诚,感动天地。需要指出的是,汤之祷雨虽为商人事迹,但祷辞应出于周人的发挥,是周人信仰观念的反映。
    上举祷灾活动,祷者为天子或诸侯,说明国君承担着为万民祷请求福的职责。此类祷请不同于其他,祷者并非局限于个人利益,而是为天下福祉求祷。并且,这类祷辞中十分突出的内容是向神灵请罪。在祷者的意识中,天降之灾与国君之不德相连,因此,祷辞皆以向神灵反省、悔过、赎罪为主要内容。在祷者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神灵具有人间仲裁者的特征,只有悔过自新,不失厥德,才能免受天谴,求得神佑。这一观念,与周人主流文化中“敬天”、“明德”的内容正相契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