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蒋非非 参加讨论

秦律中还有对阵亡士卒后人赐爵的规定:
    战列事不出,论其后。有(又)后察不死,夺后爵,除伍人。(17)
    刑徒参加战斗如能斩首亦可获得爵位,刑徒获得的爵位可免除刑徒身份成为无爵的平民--庶人,也可以用爵位换取其亲属脱离刑徒的身份。
    《军爵律》对刑徒斩首有如下规定:
    欲归爵二级以免亲父母为隶臣妾者一人,及隶臣斩首为公士,谒归公士而免故妻隶妾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人。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皆令为工。(18)
    谪戍的处罚内容是罚无偿戍边,所以谪戍者在戍边期间不享受军功爵制的待遇,而且谪戍期不能抵销本人原应服的徭役。
    秦律规定谪冗边者“毋偿兴日”,晁错评论说:“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19)。始皇三十三年大规模发谪戍之后,并未见同时废止军功爵制的记载,所以,谪戍士卒的待遇应是秦之定制,也是最能体现谪戍制惩罚性的方面。
    (六)对徭戍、谪戍误期的处罚不同
    秦律对戍边士卒误期到达的处罚如何,因无具体史料,不便推测,秦《徭律》中对徭役征发时误期者的处罚规定如下: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20)
    对逃避徭役的最高处罚是“赀二甲”,可能逃亡者回家或被抓获后仍须服满所欠徭役。秦律中还有“逋事”与“乏徭”的条文:
    可(何)谓“逋事”及“乏徭”?律所谓者,当徭,史、典已令之,即亡弗会,为“逋事”。已阅及敦(屯)车食若行到徭所乃亡,皆为“乏徭”。(21)
    秦始皇三十三年曾谪发“诸尝逋亡人”,应当是上引律文中的“逋事”与“乏徭”者,即被征发后逃亡和途中逃脱者,以及曾脱离户籍管理者。(22)
    徭戍者到达边地误期亦会遭处罚,但从《徭律》来看,尚不至斩首。古代交通困难,关东地区万里迢迢到西北,如遇雨雪很难保证如期到达。陈胜所说“失期法皆斩”(23),当是对谪戍士卒的严酷律文。
    综上所述可知:谪戍士卒在身份上与一般戍卒相同,都是自由民,绝不是囚犯。其实,古人是很明了这一界限的,贾谊说:“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24),司马迁说:“戍卒陈胜等反荆故地”(25),班固说:“后十四年而秦亡,亡自戍卒陈胜”(26),他们都承认谪戍者是戍卒。从谪戍士卒的待遇来看,说他们是“贱民”亦不恰当。
    谪戍制作为一种处罚,必须以被谪发者犯法或犯罪为前提。违法者的数量、违法时间都不是国家政权可以主观预知的;而戍边士卒则“瓜期而代”,要定期定编更换,才能保证边境的常备兵力,所以,如果谪戍制严格保持处罚性质,在谪戍者不能成为稳定兵源时就不可能成为一种“边防制度”。
    谪戍从行政处罚演变为带有普遍性的征发制度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原因是兵源紧张和财政困难。关于这一点,已有许多论述,兹不赘述。(27)此前的边境兵力主要有这样几种成份:1.徭戍,这是主要的边防力量;2.迁往边地者;3.刑徒;4.谪戍边地者。
    秦自统一之初便常年在西北驻扎三十万兵力,南方动用五十万,至始皇三十五年,作阿房宫与骊山的隐宫徒刑者已达七十余万人。
    对于秦王朝来说,较之徭戍,刑徒是最便宜的劳动力(28),但刑徒一般来说必须是犯有较重罪行者。当正常征发途径不能满足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时,就只有破坏旧有法令,扩大处罚的适用范围甚至悍然将处罚施于一般平民这一条路了。
    谪戍制变质后首先征发的是两类人:一是尝逋亡人、治狱吏不直者;二是赘婿、贾人、曾为贾人者,贾人之子孙。第一类人属于有轻微过失者,此刻加重处罚(29),此类处罚尚在法规范围之内。第二类人属于身份上受歧视者。在战国时的魏国曾有强制征发商人、赘婿从军的法令。魏奔命律有:
    廿五年闰再十二月丙午朔辛亥,告将军:假门逆旅,赘婿后夫,或率民不作,不治室屋,寡人弗欲。且杀之,不忍其宗族昆弟,今遣从军,将军勿恤视。(30)
    秦自商鞅变法后亦实行重农政策,《商君书·垦令》曰:“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