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蒋非非 参加讨论

战国时的兼并战争和军功爵制,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提供了一条充满艰辛但可能改变社会地位的路,这就是从军征战。陈胜不是儒生辩士,他所走的路只能是服兵役--斩首立功--拜爵受赏。而实际上陈涉确实沿着这条路走着,少时为人庸耕,成年后从军征战,被任为屯长的爵位应是在战斗中获得的,被谪发时,闾左陈胜已是有相当作战经验,思维敏锐,对政治局势有清醒认识,深得士卒爱戴的军吏了。
    闾左与普通百姓一样服徭役,他们是贫弱之人,还是居于闾门之左者呢?
    闾里之设,依居住地点与户数而定,里有大小,亦有贫富之别。此里中之贫者,于另一里可能只是中下户,贫富标准依地区不同会千差万别。贫富不是固定不变的,天灾人祸、犯罪违法等都可能造成富者家道中落,以贫富分左右的话,这种变化该如何调整呢?
    古人语言中云“左右”而不曰“右左”,人们习惯的顺序是自左至右,晁错所说“后入闾,取其左”,当是谪发自居于闾门之左者开始,而且不可能一次征发全体。正因为“闾左”是一般自由民,而不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晁错才是“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之说,如果被谪戍的“闾左”只是部分免役的贫苦农民,一般自耕农、地主被排除在外,“天下”二字就无法解释了。闾左不是固定的社会阶层,所以在秦代史料中极少记载。
    秦悍然发“闾左”,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举,二世“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62),滥杀无罪之人,践踏法制。为逞私欲而任意处罚平民是这种政治措施的扩大与延续,晁错说“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可见变质后的谪戍制已将全体秦民逼迫到了起义的边缘,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反秦之火便在各地迅速燃烧了。
    注释:
    ①《剑桥中国秦汉史》。
    ②(33)(40)(42)(49)田人隆《“闾左”试探》,《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2期。
    ③(27)卢星《试论秦汉谪戍的几个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1988年第4期。
    ④⑤⑦⑧⑨⑩(11)(12)(16)(17)(18)(20)(21)(30)(39)(45)(47)(50)(59)《睡虎地秦墓竹简》(因印刷关系,部分字体有改动)。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释为“罚居边服役四个月”,如此则“日四月”不可解。而且不论逃役日数长短一律罚四个月,亦与秦律常例不合。
    (13)秦简《编年纪》的主人喜生于昭王四十五年,于今(始皇)元年“傅”。
    (14)见栗劲《秦律通论》。
    (15)《商君书·境内篇》。
    (19)《汉书·晁错传》。
    (22)田人隆《“闾左”试探》谓“一般黔首如果违反封建国家的户籍法,都可能成为逋亡人”。逋亡应是违反戍律、徭律与户律者。
    (23)(48)(51)(52)(58)(60)《史记·陈涉世家》。
    (24)(25)(55)(62)《史记·秦始皇本纪》。
    (26)《汉书·天文志》。
    (28)卢星《试论秦汉谪戍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普通百姓与刑徒本来就没有多大区别,何况隐宫徒刑者愈多,则普通百姓愈少,统治者能够照常征发服役的人也就相应减少了。”此说不妥。刑徒完全丧失人身自由,必须为国家劳动,而百姓的征发受徭律和戍律的限制。刑徒数量愈多当然可供榨取的劳动力愈多。
    (29)尝逋亡人与治狱吏不直者此前应未被谪戍,如已是定制,至始皇三十三年时则不必特记人。
    (31)《商君书·弱民》。
    (32)(35)王好立《“闾左”辨疑》,《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作者认为“以谪征发这些人亦属依法循事”。但秦法中未见经商违法之条文。
    (34)(39)卢南乔《“闾左”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11期。
    (36)《汉书·彭越传》。
    (37)(46)(54)《汉书·高帝纪》。
    (38)《汉书·陈平传》。
    (41)(44)林剑鸣《秦史稿》。
    (43)《史记·商君列传》。
    (53)《陈胜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5期。
    (56)(57)《汉书·张耳传》。
    (61)漆侠《秦汉农民战争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