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国维、罗振玉两位先生①编著的《流沙坠简》,自出版至今已近一个世纪了。作为经典名著,该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二十世纪历史学、简帛学、考古学、制度史、经济史等多个领域研究中,均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流沙坠简》的问世,不仅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经典著作,还是中国二十世纪重要学术方法--“二重证据法”的代表作,更是开创了国际显学之--中国“简帛学”②研究的新局面。这本著作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指引着简帛学研究向正确方向前行。21世纪的今天,地不爱宝,简帛文献大量出土,重获新生,随着隶定考释工作的告一段落、各学科参与研究的全面展开,认真梳理近百年来简帛整理与研究的得失,从方法论角度予以概括总结,为未来简帛研究指明方向,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从新的视角重读经典名著,从前辈著作中吸取营养、借鉴思路、总结方法,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下面,我们以重读《流沙坠简》为起点,开始简帛学的总结与探索之旅。 《流沙坠简》撰写于1913年末③,1914年5月1日写定并付石印④,由日本京都东山书社出版发行。1934年,经修订后再版。1993年,中华书局据1934年版本重新影印出版。需要说明的是:在王氏《观堂集林》中,卷十七(史林九)除《唐李慈艺授勋告身跋》外,其他二十篇文章皆由《流沙坠简》书中改定辑出⑤。包括《流沙坠简》之《序》与《后序》在内,《观堂集林·史林九》共选录《流沙坠简》“簿书类”考释12篇,“烽燧类”考释、“流沙坠简补遗”各2篇,“廪给类”、“附录”之“李柏文书考释”各1篇。与《流沙坠简》原文相比,我们发现《观堂集林·史林九》改写70余处,其中,《流沙坠简序》改写近四十处;依据《流沙坠简·跋》、《流沙坠简·表·跋》⑥二文,《流沙坠简后序》则几近重写。《观堂集林》改定之处,包括修改文辞、增加证据、更换引文、修正观点、调整结构等多个方面,从中可看到王氏简帛文书研究的思维更新与学术进步之处⑦。 关于《流沙坠简》的价值及王氏简牍文书研究的贡献,前辈时贤亦有评价。较为典型的有简修炜《王国维汉简研究述论》⑧、罗琨《罗振玉、王国维与〈流沙坠简〉》⑨、沈颂金《王国维的汉晋木简研究》⑩等文章。其中,罗琨之文,包括背景回顾、《流沙坠简》述评、《流沙坠简》缺陷及研究方法之总结等四部分。第二部分中,罗琨按照王、罗不同分工,分别予以评述;作为“全书精华所在”的《屯戍丛残考释》,则从汉长城遗址、长城沿线之军事设施与官制、玉门关方位与海头古城考释、道路交通、烽燧与戍役制度等多个方面,阐发王氏的成就与贡献。关于研究方法部分,罗琨认为,《流沙坠简》正是采用分类法、古佚文整理法及“二重证据法”,才取得如此成就。沈文结构与罗文近似,但沈文着力论述了王氏简牍研究与“二重证据法”形成的关系,并指出,“将简牍研究与考古学结合,代表了王国维汉晋木简研究的方向”(11)。另外,徐苹芳、张荣芳、史念海、郑有国(12)等先生论著中,也多有论述。 下面,我们以1934年修订本《流沙坠简》为基础,结合《观堂集林》有关篇章,从《流沙坠简》的主要内容、王氏简帛文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王氏研究重要影响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流沙坠简》的主要内容 《流沙坠简》所考释之简帛文献,主要出土于甘肃敦煌长城烽燧遗址及新疆罗布淖尔(泊)、尼雅古城遗址等地,包括汉晋时期木、帛、纸三种质地的文本,现藏英国大英图书馆。这批简牍材料,由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时获得,并经法国汉学家沙畹整理考释,以《斯坦因中亚所获中国古简与古文书》(13)之名出版(14)。沙氏著作出版前,曾将手校本邮寄罗氏,王、罗二人通过罗氏三子福苌之翻译(15),潜心研读。二人感觉沙氏考释尚有诸多不足,因此,选录其中585件(16),重新加以分类编校与考释研究。另外,该书《附录》部分又考释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所获李柏文书4纸。由此,《流沙坠简》共收录简帛、纸质文献589件。该书自觉实践了王氏提倡、陈寅恪先生总结的“二重证据法”,是中国“简帛学”研究的奠基与开山之作。 该书共三册:罗、王二《序》,图版(选择迻录并重新编排沙氏原书中之图片)为第一册;《小学、术数、方技书考释》、《屯戍丛残考释》为第二册;《简牍遗文考释》、王氏《跋》、《流沙坠简补遗考释》及《附录》之李柏文书考释、“烽燧图表”(17)为第三册。 其中,“图版”与“考释”部分,是整部著作的重点。与沙氏按照出土地点编排、考释简牍不同,王、罗二人则按照简牍的内容与性质,重新编排、整理,分成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小学、术数、方技书(考释)”,共考证65件。包括《苍颉》、《急就》等字书,《历谱》、《算术》、《相马经》等日用之书,《阴阳》、《占术》等占卜书,《兽医方》等医书,由罗振玉排类、整理完成。在这一部分,罗氏首先详细论述了《苍颉篇》、《急就篇》两种童蒙读物。他将沙氏书中分别编号的一整、三残的四枚简牍集中起来,根据文献所记童蒙读物章次、句子、字数、用韵等不同特点,考证此四简是《苍颉篇》。并将之与《说文解字》、《集韵》等比较,指出其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关于《急就篇》木觚(柧)及残简,罗氏首先与皇象本、颜师古注本进行校对,指出简、觚存在的古今字、异体字等情况;随后,通过传世文献考校、观察图片所录实物造型、核对觚之各面文字书写情况,辨析“觚”的诸种释义,搞清楚了“觚”的具体形制特征,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在术数类考释中,罗氏考订了6件简牍历谱。首先,用太初术、长术、四分术推算年月朔望、大小尽等,进一步证实沙氏考订年份的准确性。另外,还结合文献记载,考释了汉代的吉凶禁忌等方面的情况。在方技类考释中,罗氏还考订了兽医方中药剂计量单位“分”的意义,“茈宛(紫菀)”、“亭磨(亭苈)”等药名情况,也很具启发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